人民网
人民网

医疗标本“空中来”

杭州余杭“低空生命线”拿下国家级荣誉

王丽娟、陆一丹、吴姗姗、黄子珍、姜梦婷
2025年02月16日08:39 | 来源:杭州日报
小字号

  早上9时,一架搭载着“标本专用恒温箱”的无人机从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余杭二院”)余杭分院竹园村服务站平稳升空。机上装载着刚刚采集的血液样本。13分钟后,无人机顺利降落在医院专用枢纽站,样本被及时送到余杭分院检验科。

  这是余杭二院打造的“5G+医共体医疗标本运送”医疗便民“5G+”场景。2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健委公布“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全国优秀项目名单”,该场景成功入选。

  这次无人机送检的血液样本中,就有郑女士的。“太方便了,有无人机替我跑一趟,我在‘家门口’聊会天的工夫就能等来电子报告结果。”63岁的郑女士是余杭分院的签约患者。这些年,她受肾脏疾病困扰,得定期上医院复查生化指标。

  以前,郑女士每回都要往返两个多小时去杭州市级医院。前几个月,余杭二院医共体的无人机运输航线正式联通了“家门口”的竹园村服务站,让她的复查路简单了不少。现在,郑女士在服务站完成抽血后,无人机便会将血液标本送往余杭分院或医共体总院。

  事实上,像这样打通“医共体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空中医疗航线”已遍布余杭。早在2020年,余杭区就推出了“5G+无人机”的医疗运输模式。余杭二院作为辖区内服务人口多、人口密度大、医疗需求较高的区属医院,成了区内首个尝试者。目前,余杭二院已陆续开通了从医院往返浙江省血液中心的1条血液运输线和7条基层医共体检验标本运输航线,实现区域内医疗物资的即时互通、即时配送。仅2024年,这些线路就累计飞行了6100余架次,飞行时长900小时。

  常态化的“低空生命线”的运转,让余杭区不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快速完成配药和医疗检查。“拿血液运输为例,和路面运输往返取血需近2小时相比,无人机这位‘空中快递小哥’平均能节省一半的时间。”余杭二院相关负责人说。

  余杭二院“5G+医共体医疗标本运送”的建设成果折射出余杭区推进“5G+医疗”建设的努力。如今,余杭公立医疗机构已开通26条无人机转运航线,实现辖区12个镇街全域覆盖、45家基层医疗机构常态化开展。与此同时,余杭区不断推进“智慧医疗”建设,推广“安诊儿”智慧导诊系统应用,并启用了3辆“5G+健康共富直通车”,走村入户为辖区居民送去精准健康服务。

  后续,余杭区将继续联结企业、高校等资源,不断推进“5G+医疗”建设,解锁智慧医疗新场景、新模式,为群众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为辖区高质量发展筑牢基层卫生服务“网底”。

(责编:叶宾得、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