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2024年度“体检报告”出炉
有力保障“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到底”

2月20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实施体检评估报告(2024年度)》(以下简称“体检报告”)正式发布。这也是示范区连续第二年发布“体检报告”,对推进跨区域一体化空间协同,落实“一张图”全过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2月,国务院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这是国内首个由省级行政主体共同编制的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如何确保规划在建设实施过程中“不跑偏”?“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重点领域专项评估”的实施监测机制成为示范区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到底”的有力保障。
2024年2月,示范区首份(2023)体检评估报告发布之际,2024年度体检评估工作同步部署启动。本次体检评估持续聚焦示范区总规明确的目标任务,并首次增加先行启动区总规核心指标、“一厅三片”(跨省共建区域水乡客厅和青浦西岑科创中心、苏州南站科创新城、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等重点地区项目建设等内容,从不同层级不同尺度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体检评估。
报告认为,过去一年,示范区建设取得了六大主要成效:跨区域规划体系持续完善,空间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蓝绿空间基底持续夯实;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国土空间格局持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成色更足;跨域空间联系日渐增强,协同发展机制不断健全;规划引领作用有效发挥,重点区域建设全面推进。
“过去的一年,示范区建设发展持续向好推进。重点项目、重点区域已经有了很好的显示度。”示范区执委会生态和规划建设部主管何良将说,生态环境作为示范区发展底色,已经成为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共识,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好风景”与新经济一体共生,推动了区域内的产业创新发展。
在嘉善,拥有“好风景”的祥符荡创新中心强势崛起,围绕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上海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四大高能级科创载体。
截至目前,嘉善四大科创载体已集聚各类人才超1100人、硕博占比达90%,自主培育国家级省级人才8人,实现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全覆盖,有力推动该县科技创新指数列全省县(市)第一,通讯电子产业从2019年产值不足百亿元到2024年突破千亿元,规模稳定保持在全省第二。
跳出嘉善看整个示范区。重点片区建设初具形象——方厅水院五馆三桥结构封顶、水乡客厅区域内11条道路全面开工、西岑水质净化厂竣工、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建成投用、苏州南站建成投用、祥符荡科创绿谷研发总部生态修复及配套工程、长三角智慧绿洲(一期)等项目陆续开工……“一厅三片”重点区域建设加快推进,一系列涵盖生态环保、互联互通、创新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的项目加快建设,集中示范效应逐渐显现。
“随着重点项目建设的推进,示范区内跨域路网不断完善,各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显著提升,上海青浦区世外高级中学、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示范区青浦分院、苏州大学未来校区(二期)、嘉善县妇幼保健院等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成投用,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何良将说。
在2024年度“体检报告”发布的同时,全国首个《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体检评估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同步发布。这是基于示范区总规实施体检评估工作实践,总结提炼形成的跨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体检评估技术指南,向全国复制推广示范区经验。
“针对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涉及多层次、多主体的特点,为解决体检评估工作存在的组织协调不畅、数据流动障碍、任务分工不明、成果应用不力等问题,示范区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创新制定《技术指南》,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标准的空白。”何良将说,《技术指南》进一步充实了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扩大了体检评估的覆盖范围和区域维度,为其他毗邻区域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参照依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