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铸链 规划引领 科创聚才
丽水:品质龙泉200亿大关的破局实景

在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的过程中如何绵绵发力?在扎实推进全国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创建的浪潮中如何奋勇争先?干群一心的浙江龙泉,用全年GDP突破200亿元大关的高质量答卷,昂首回答了这一问题。
过去的一年,龙泉地区生产总值(GDP)201.48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位居丽水、全省前列,创2013年以来最好成绩;全省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在2023年度获得丽水第二、山区26县第六的基础上再次取得历史性突破,拿到丽水第一、山区海岛县第三的优异成绩。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怎样的突围攀登?
产业为基 链式发展聚势蓄能
龙泉经济发展靠什么?对于紧盯项目培育、产业升级的龙泉人来说,“招大引强”,围绕大项目逐步打造、强化产业链是重中之重。
作为地方政府“促投资”“拼经济”的核心抓手,招商引资也成为了2024年龙泉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从2024年3月22日,龙泉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双招双引”大会,让参会的企业家代表在会场前排坐“C位”,不难看出龙泉大抓“双招双引”、大兴工业经济的决心。
水滴石穿,有志竟成。龙泉始终坚持“产业为基、项目为王、工业为先”的发展思路,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研究制定了汽车零部件、健康医药、竹木精深加工等10条重点产业链,并分别由市“四套”班子成员领衔担任产业链链长,围绕延链补链强链精准绘制招引图谱,强力推进产业链招商。
2023年,龙泉接连实现10亿元、2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招引“破零”。在此基础上,2024年又成功引进了科伦药业高端制剂、宝剑产业园等2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以及中泰新能源、星煜智能等一批10亿元以上优质产业项目。全年累计新引进产业项目53个,其中亿元以上大项目24个,列丽水第二。
顶层设计的清晰目标,换来了产业链从“零的突破”到“集群成势”的发展效应。吉利汽车热管理、天诺制动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投产,引领龙泉市“1+3”主导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汽车零部件产业加速挺进新能源汽车新赛道,成功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系丽水唯一。
空间为翼 规划引领筑巢引凤
面对山好水美的自然环境,如何合理规划空间,从而引领产业发展,考验着龙泉干群的智慧。在长期实践中,龙泉牢固树立了“项目跟着空间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理念。
泵阀产业是安仁镇的主导产业,为推动传统泵阀产业规模化、集成化发展,龙泉全速推进安仁昌文二期区块开发。昌文精密制造产业园里,一栋栋新厂房拔地而起,有的正在加速建设中,有的已经投入试生产。
在这一区块,龙泉精准招引亿元以上高能级泵阀产业项目12个,形成了“开发一片空间、落地一批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良好格局。
作为龙泉工业的主战场,龙泉经济开发区逐步构建起以八都、安仁、查田三个乡镇功能区为支撑,以若干延链补链小微企业园和产业“飞地”为补充的高能级产业发展新平台。
按照“1+3+X”的产业空间布局,龙泉谋划推进了兰巨大汪、安仁昌文、剑池芳野、塔石岭后和项坊等工业平台6000余亩土地开发建设,聚力打造“万亩千亿”产业航母。
扩大增量的同时,也要盘活存量。享有“中国特色竹乡”美誉的龙泉,竹木产业一直是富民的支柱产业。面对绿色发展、高价值链的转型挑战,龙泉集中开展“低小散”综合整治,通过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力度,拆除“两违”建筑23.2万平方米,腾出土地空间1190余亩。
同时,在龙泉市布局建设竹材初级加工点45个、小微园16个、锯板中心2个,304家竹木企业(个体户)通过整合入园、技术改造等方式加快产业转型。龙泉成功入选全省竹产业重点县。
在“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亩均论英雄”等一系列改革的推动下,传统产业找到了转型升级的“新配方”。
服务为魂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为民营企业撑腰,就是服务发展大局。在龙泉,已经连续四年在新春第一会聚焦作风效能革命和营商环境建设。
作为企业的坚实“靠山”和全勤“服务生”,龙泉党委政府多年来紧扣“全省一流、丽水前列”的目标要求,强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制定出台各类惠企政策130余项;持续深化“千名干部驻千企”“万人双评议”等系列活动,坚持把“办好企业事”作为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最大抓手,快帮快办,立说立办,全力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聚焦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聚力推进招投标、中介机构专项整治行动,出台《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负面行为举报登记制度》,累计查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42起,招投标无感监测指数连续18个月列全省第一,成功入选全省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示范县建设名单。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了深入开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龙泉市着力打造“1+4+N”涉企问题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全力下好“首席服务专员制”“最多评一次”等制度“先手棋”,创新“拿地即拿证”审批模式。其中,汽配产业准入准营“一站通享”可降低企业时间成本50%以上,成功入选全省第一批营商环境“微改革”案例。“龙易办·泉城享”增值化改革品牌成功入选全省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示范区县建设名单。
基于良好的发展环境,2024年龙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20.6%,高于全国、全省、丽水全市水平;累计入选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13个,省“重大产业”项目4个,均列丽水第一。
创新为炬 城市活力竞相迸发
一个城市的活力,在创新,在青年。
曾几何时,“小山城”能否创造“大科技”一直困扰着龙泉的发展。经过多年蓄力,如今,创新已经是龙泉人的新风尚。
科技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是长期主义的结果。十几年来,龙泉邀请熊树生等一批高校专家,全力引导龙泉各界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逐步实现了规上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率90%以上,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占GDP比重达2.33%。
2023年以来,龙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6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含重点“小巨人”1家)、专精特新企业28家、隐形冠军企业4家,创成首家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与高校的深度合作也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龙泉与浙江大学、景德镇陶大、中国美院等单位建立了3家实体化研究院,并全力推动省级新能源车辆热管理重点实验室建设。2024年,龙泉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04%,位列山区海岛县第一。
创新的浓厚氛围带动了各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创业的热土也随之慢慢长出新芽。“拎包创业”“轻装逐梦”已经是青年人到龙泉创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创客王森曾在景德镇发展,在优惠政策的吸引下,他成了一名“龙漂”,大漆工艺与龙泉青瓷的结合,很快吸引了市场的目光。针对青年群体,龙泉高标准建设了窑望青创园、河滨坊青创园等一批青年众创空间,配套投入使用青年公寓376套,吸引着“龙青回归”“龙漂涌入”。
“青创贷”“创客贷”等普惠金融产品的定向服务,全年累计为1000余个创业项目发放贷款2.18亿元。
过去的一年,龙泉新引进高校毕业生3463人,吸引了来自上海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8支青创团队来龙创业,新登记经营主体5601户,其中青年占比达60.7%。
青年优先的发展理念,构建起多层次全流程的青年创业帮扶体系,龙泉正逐步建成一个活力四射的青年发展型城市。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