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松阳:深化教科人一体化 打造技能人才“摇篮”

“经过三年筹建,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显著提升。作为应届毕业生,我们对未来就业充满信心,目前我已收到多家茶企的就业意向,正与同学探讨自主创业。”丽水农林技师学院茶叶专业高级工应届毕业生叶祥权表示。
近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设立丽水农林技师学院,标志着丽水市松阳县在技能人才培养领域迈入新阶段。近年来,松阳县锚定“服务地方经济、培育高技能人才”目标,探索“校地企协同、产学研贯通”的教科人一体化路径,打造技能人才“摇篮”,为县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瞄准产业需求 深耕产教融合
“近期,我们安排茶叶班学生前往一线实践,根据专业定人定岗,部分分配到浙南茶叶市场,部分进入茶企……”丽水农林技师学院现代农林系主任吴小妹介绍。随着春茶季到来,松阳迎来茶叶产销旺季,茶产业人才需求激增。该校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将学生派往生产一线,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机械制造专业学生操作数控机床加工企业模具订单。王雯静摄
松阳县立足茶叶、智慧交通、中医药、不锈钢四大主导产业,指导该校构建“一链一专业”课程体系,开设智能制造、现代农林、现代服务业3大系19个专业,将无人机植保、新能源汽车维护、电商直播等新兴技能融入教学,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无缝衔接。“课程根据真实产业需求动态调整,确保学生掌握市场所需技能。”丽水农林技师学院校长吴建伟说。
围绕“毕业即就业、上岗即胜任”目标,该校通过“订单班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模式,深化“企业新型学徒制”,构建“产教学”协同育人长效机制。2022年以来,该校开设校企冠名班,推进“企业订单进校园”项目化教学,累计为地方输送技能人才1.2万余名,打破“校门”与“厂门”壁垒,毕业生就业率达99.7%。
强化硬件支撑 夯实实训基础
“二期项目占地100亩、总投资3.86亿元,预计今年10月建成。项目将引入企业生产线,打造真实场景,让学生掌握真技术。”丽水农林技师学院教务处干部李英俊介绍。作为技能人才培育基地,该校在筹建期间便注重实训基地建设,现有实训场地3.99万平方米,配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数字化制造等前沿设备,总值超6800万元。
学校新购入大型农用植保无人机用于教学。王雯静摄
在松阳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该学院与106家企业合作共建70余个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引企入校、送教到企”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2024年以来,该县新增高技能人才2383人,其中制造业人才占比达77.12%。
创新“共享人才” 构建技能生态圈
“学院每年安排专业课教师赴企业实践一至两个月,既助力企业攻克技术难题,也让教师掌握行业前沿动态。”吴建伟表示。
为破解县域人才“供需错配”,松阳县创新“共享人才”模式,以人才链牵引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发展。一方面,通过“企业导师+校内教师+行业专家”组合破解师资短缺;另一方面,整合政企校研资源,实施“全时双聘”“产业教授”等机制,激发产业动能。
“共享人才”在浙江中医药大学松阳研究院工作。王雯静摄
此外,学院引进浙江中医药大学松阳研究院、国家材料中心松阳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并与浙江省交职院、浙江农林大学共建智慧交通产业学院、松阳茶产业研究院,吸纳26名“共享人才”,形成技能培育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松阳将围绕“立足县域、服务丽水、辐射浙江、影响全国”的战略定位,深化技工教育专业建设,培养知识型、创新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为长三角乃至全国输送更多“大国工匠”。(王雯静、朱建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