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台州路桥:“文艺轻骑兵” 好戏送到家

王恩兴
2025年04月15日08:29 | 来源:台州日报
小字号

  4月12日,台州市路桥区路桥街道丁岙村文化礼堂,街道的“文艺轻骑兵”们来到村里,吸引了附近村民前来观看。尽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越剧、充满活力朝气的舞蹈……精彩的表演赢得阵阵掌声。

  文艺到基层,温暖进心田。路桥区以“建好队伍+立高标准”“注重管理+优化培育”“精选点位+全面巡演”“加强宣推+保障经费”的“4+”机制,打造“艺”路芬芳·路桥区“文艺轻骑兵”分队+10支镇(街道)小队的二级贯通机制,让“文艺轻骑兵”奔赴群众、走进群众、滋养群众,打通优质文艺资源直达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精准衔接,抱团发展聚合力

  日前,在桐屿街道小稠村文化礼堂,作为该村文化特派员的章云燕向各镇(街道)的舞蹈队伍代表及文化工作者讲解舞蹈动作。

  “我们鼓励各镇(街道)‘文艺轻骑兵’队伍积极创排特色节目,培树队伍品牌。”路桥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玮玮介绍,章云燕深耕群文工作30年,因此他们发挥其优势,将广场舞作为桐屿街道“文艺轻骑兵”的特长节目。

  路桥区以文化特派员、文化馆干部、文联及其下属协会、民间艺术团体、艺术类教师学生、乡村文化能人等作为“文艺轻骑兵”骨干基础,积极吸纳“三有”(即有情、有才、有闲)人员加入,确保每支特色队伍都有骨干力量。

  与此同时,路桥区建强创作联盟,将文化特派员作为各支队伍的指导员,定期与台州乱弹剧团、郑岩滨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文广旅体局等专业人才开展创作研讨,以创作联盟的形式,搭建起文艺作品创作、打磨、交流的平台。

  在创作联盟的助力下,路桥区由文化特派员领衔创作的戏曲小戏《情系姜汤面》、舞蹈《暖暖的姜汤面》、音乐《碧海潮生》等多部作品在2024年浙江省群文赛事中获得好成绩。

  精准发力,做优保障强体系

  4月26日,良一村老年人公寓;4月27日,新路村文化礼堂……翻开路桥街道的“文艺轻骑兵”计划安排表,每逢周末,是“文艺轻骑兵”们最忙碌的时间。

  为更加灵活精准对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路桥区以实践中心、文化礼堂和实践站作为“文艺轻骑兵”的根据地,在有条件的地方增加基础设施完善、辐射周边村民广泛的文化礼堂为“文艺轻骑兵”之家,作为定点演出场地。2024年先后确定1个区级和10个镇级“文艺轻骑兵”之家,开展演出50多场,辐射周边村民3万多人。

  “以各‘文艺轻骑兵’之家点为圆心,以车程15分钟为半径,打造‘15分钟外送节目清单’,真正把精彩演出送到群众家门口。”路桥区委宣传部文化发展改革科工作人员说。

  路桥区还创新管理模式,全力打造为人民而歌的“文艺轻骑兵”,并整合文广旅体局、文联等部门的文艺赋美、下乡演出、南官艺享、文化走亲、文化礼堂活动经费等,通过“以演定补”的形式,保障“文艺轻骑兵”演出活动经费。

  精心会演,多元阵地添活力

  2024年一年时间,螺洋街道凤栖村一口气办了四场“村晚”。晚会从策划、执行、导演到灯光音响、舞台布置,全部由凤栖村村民亲力亲为,自编自导自演。

  一年四场晚会的底气还得益于街道“文艺轻骑兵”提供的支撑。他们排练了市级非遗螺洋莲花曲目、路桥花鼓以及舞蹈等多个节目,已经能够独立举办一台晚会。

  螺洋街道党工委委员、宣传委员王敏力说:“成立‘文艺轻骑兵’队伍能够持续发挥‘礼堂联盟’‘文化走亲’机制作用,为文化文艺生活较为薄弱的村居送上文艺节目,满足村民的文化和精神需求。同时,这也促进了村与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激发了农村文化创造力。”

  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路桥区大力推广“群众点单 你点我演”文化服务模式,在用好五一、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和春节、元宵等中华民族传统佳节的同时,组织各支“文艺轻骑兵”队伍开展优秀节目展演活动,做到文化服务贯穿全年、不离线、长流水。

  此外,路桥区鼓励各个“文艺轻骑兵”队伍积极参加各条线组织的比赛,以赛代练、以赛促精,不断提升每支队伍节目创作、展演、出彩的能力。

(责编:叶宾得、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