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树人学院召开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果专家鉴定会
专家集体点赞 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独“树”一帜

人民网杭州4月24日电 (记者张丽玮)今天上午,浙江树人学院召开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果专家鉴定会,来自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9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对成果进行鉴定。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出台,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浙江树人学院基于对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研判,启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工作,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开展系统探索。
浙江树人学院锚定“培根铸魂、能力提升、价值转化”三大核心目标,历经初步探索、系统改革、持续深化三个阶段,创新构建思政理论课、实践课、网络课“三课联动”体系,积极探索项目化、在地化、场景化、数智化“四化协同”实践路径,建立制度、组织、师资、经费、资源“五位一体”保障机制,优化主体、指标、流程、管理实践教学考评方式,形成了契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为地方高校提供了具有示范价值和推广意义的典型经验。
专家组评议现场。人民网记者 张丽玮摄
例如,浙江树人学院通过构建第一、第二、第三课堂协同发力的教学模式,有效打破理论与实践壁垒:第一课堂整合地方文化、校友资源等开发特色案例库,夯实理论教学基础;第二课堂依托“四季树人”品牌打造沉浸式实践平台,通过“四色闪光”等主题活动推动知行转化;第三课堂建设智慧思政云平台,开发虚拟仿真实践模块,实现线上线下学习闭环。“三个课堂”协同联动形成“理论—实践—创新”递进式育人链条,有效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
在评价体系方面,浙江树人学院建立“教师主导+学生自评互评+实践单位反馈”的多元评价机制,确保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管理维度,开发“智慧评价”平台,运用数智化实践教学管理系统,自动采集学生实践过程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生成个性化评价报告,为精准化、差异化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评价的智能化和科学化。
多年来,浙江树人学院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工作成果斐然,推广应用成效显著:思政课教师在科研和教学方面获中央、省部级领导批示20余项,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0余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等5门思政课获批省级一流课程;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统计,该校毕业生创业率多年位居全省本科院校前十;在“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该校位列民办高校主榜第一……
专家组成员通过审阅申报材料、实地考察、师生访谈等方式,对成果进行了综合评估。经专家组评议,一致认定该成果为民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思政实践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完善等方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对推动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