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优化、产业联动、功能互补
绍兴绘就全市域发展轴“一张图”

近日,绍兴诸暨市率先完成“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空间专项规划编制,通过串联智能视觉产业平台、枫桥文旅联动带等特色产业带,推动产业集群升级与资源整合。绍兴其他区、县(市)的发展轴空间专项规划也都完成了初步编制。
“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是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的重要工作载体。其空间形态,一般为带状分布,以县城为起点,向中心镇、重点村以及组团片区延伸,覆盖一定比例的区域和人口,通过空间优化、产业联动、功能互补,推动县域内产业集群、人口集中、服务集成、资源集聚,形成“节点—轴带—网络”梯次衔接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系。
2025年以来,绍兴立足地域发展特色,全域统筹推进发展轴空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全市已形成以“一心三带十轴”为基本架构的全市域发展轴“一张图”。其中,“一心”依托会稽山生态绿心,彰显绍兴生态底蕴和人文优势;“三带”串联浙东运河、唐诗之路、古越文明三大主题廊带,激活文化脉络;“十轴”则立足各区、县(市)特色,差异化打造10条发展主轴,推动产业、人口与资源高效集聚。
诸暨市编制完成了2条发展轴,分别为“G60智创城乡融合发展轴”和“枫桥经验文旅联动发展轴”。其他区、县(市)根据产业特色、资源禀赋,规划了1至2条发展轴,如越城区规划了“越韵山水、城乡融合”1条发展轴,柯桥区规划了“纺都舜源生态文旅发展轴”和“杭绍创新经济融合发展轴”2条发展轴,上虞区规划了“山呼海应、城乡融合”1条发展轴等。
“打造发展轴,县城是突破口。”绍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计划,绍兴将纵深推进“融杭联甬接沪”战略,抓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振兴黄酒、珍珠等历史经典产业,强化县城产业集聚与公共服务功能。同时,实施“强镇扩权”行动,分类培育农业大镇、工业重镇等特色城镇,支持柯桥南部山区、上虞虞南片区等乡镇组团发展,联动建设共富工坊、共富市集等场景,全市域打造“和美越乡”共富片区。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各地也将着眼“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方向,系统谋划一批具有带动性、示范性的重点项目,推动要素互联互通与城乡功能深度融合,通过发展轴建设,加快形成可复制、可展示的共同富裕实践范例,为全省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绍兴经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