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政府2.0加快建设
绍兴:AI赋能,让城市治理变“智理”

在绍兴工作的安徽小伙陈佑威,最近准备在绍兴买房。他打开手机“浙里办”App的绍兴城市频道人才专区,数字人“小越”映入眼帘。在对话框内,他输入“如何办理公积金贷款”,仅几秒后,“小越”便详细列出了申请条件、所需材料、办理流程及注意事项,还附带了线上办理入口,宛如面对面交流。
这是AI赋能政务服务的生动展现,也是绍兴数字政府建设的一个成果。5月12日召开的绍兴市加快推进数字政府2.0助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共富示范市建设部署会,对《绍兴市数字政府2.0整体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详细解读。
从概念上来讲,数字政府是指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互联网技术,对治理过程所需的各种数据和信息,自动采集、整合、储存、管理、交流和分析,提升政府行政决策效率和决策科学性的运作新模式。“围绕绍兴实际和前期数字政府建设基础,数字政府2.0建设主要突出本地特色亮点,尤其是突出了政务+AI赋能,体现绍兴‘城市大脑’建设成果和绍兴大模型探索的先发优势。”绍兴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解释道。
AI赋能带来的显著区别,就是实现了人工智能的服务导办。如“浙里办”App的绍兴城市频道人才专区,梳理了全市404条人才政策、183项事项政策,并以数字人“小越”的形象实现语音互动式在线问答。“与传统的‘关键词’搜索不同,有了AI的助力,服务更智能,能够实现多轮对话和上下文理解,与市民的互动更加自然、有效。”该负责人说,目前,智能导办服务已经在“浙里办”App、微信和自助机三端上线,累计为群众、企业提供服务超过4万人次。
根据绍兴数字政府2.0建设要求,接下来,人工智能还将从单一服务向多领域渗透。比如,在政务办公场景,AI可辅助撰写公文、提取政策要点;在公众咨询领域,除了公积金,社保、户籍、税务等高频事项的知识库也都陆续接入,市民可通过“浙里办”“越省心”等平台享受24小时智能问答服务;在城市管理层面,AI正试点参与交通调度、应急响应等复杂决策,通过分析实时数据提供优化建议。
当前,各地各部门正着力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绍兴市公安局正在打造应急救援“一键护航”平台,运用AI赋能,实现消防、急救等特种车辆与路口信号灯联动,助力应急救援行动迅速、精准、高效开展,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绍兴市生态环境局创新打造“无废大脑”固废智能监管平台,其中“天眼清废”模块依托AI技术可监测识别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等五大类固废的非法倾倒和堆放情况,实现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自主筛查、自动交办、整改销号的全链条闭环管控,大幅减少现场检查人力,降低行政管理成本;越城区依托“无人机+AI”,推进“综合飞一次”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域无人机机库布局……
此外,数字政府2.0建设还突出了数据要素的价值化。具体来说,绍兴将以浙江省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聚焦低空经济、具身机器人、纺织印染、现代农业等绍兴新型和重点领域先行突破,开展“数据要素×”行动,即通过推动数据在多场景应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造新产业新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从而实现对经济发展倍增效应。如柯桥区在纺织印染等重点行业,开展可信数据空间和数据流通平台建设,实现数据驱动AI技术赋能纺织行业新质发展。
“可以说,加快数字政府2.0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需求与实践价值,不仅可以增强政府系统行政效能,更能让政务服务跑出‘智能加速度’。”绍兴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按照“小切口、大场景”的基本思路,绍兴将加强统筹谋划,整体系统推进,聚焦重点突破,增强实战实效。计划到2025年年底,实现政务+AI场景多领域覆盖,市域治理精准化取得积极成效;到2027年底,政府履职全面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一体深度融合,群众对AI赋能政务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