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杭州余杭:以交通之为,助力乡村美好未来

2025年05月15日09:06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近日,2025年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大径山站)暨环径山公路自行车赛在杭州余杭大径山举行。赛事顺利举行的背后,凝聚着余杭交通人的辛勤付出。

近年来,余杭交通持续发挥带动效应,为体育赛事举办、群众体育活动提供便利,推动“路衍经济”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打造“最美赛道”

“养护橙”精心护航体育赛事

此次赛事线路涵盖浙江省首批“十大最美农村路”之一的漕雅线,以及“四好农村路”长径线、双洞线等重要道路,串联起径山花海、四岭水库、“禅茶第一村”等地标。

为了给参赛选手提供更加平整的赛道、更加安全舒适的骑行环境,余杭交通养护部门对比赛沿线道路和必经道路开展精细化巡查、整治。

余杭交通养护部门对比赛沿线道路和必经道路开展精细化巡查、整治。

余杭交通养护部门对比赛沿线道路和必经道路开展精细化巡查、整治。余杭区交通运输局供图

针对漕雅线、长径线、双洞线等赛道,养护团队以“绣花功夫”开展“地毯式”排查,组建专项队伍对裂缝、车辙、沉陷等顽疾开展整治,完成路面大中修1.8公里、小修5180平方米、裂缝灌缝2200米,修复桥梁伸缩缝50米,并对双洞线21处风险点位开展了系统治理。

良渚大道及235国道是通往径山公路赛道的途经道路,为给参赛人员提供更好的通行体验,养护部门开展全方位道路洗扫专项行动,同时,采用“日常巡查+专项巡查”模式进行道路养护大巡查、徒步养护大检查。

余杭交通养护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赛事+”为契机,总结提炼赛事经验,进一步提升巡查分层化、作业标准化、应急模块化、培训体系化工作质量,建立“专业养护+应急管护”的协同机制,形成“赛后可持续运维”样板,不断提升道路养护水平和养护技能。

交体旅深度融合

激发“路衍经济”发展活力

除了在比赛期间提供赛道、出行服务保障,交通“跨界”与体育活动融合,也在日常持续“输出”带动效应。

在余杭,一条条绵延于绿水青山间的“四好农村路”在发挥自身交通属性,持续提升出行便捷性、安全性、舒适度的同时,以其沿线完善的公路驿站、彩色的骑行道、精致的道路小品、便捷的泊位等基础设施,吸引骑行、徒步等户外运动爱好者纷至沓来。比如漕雅线沿线有18公里的绿道贯通其间,更有11处功能齐全、各有特色的公路驿站。

交通为媒,体育搭桥,有效推动沿线旅游、住宿餐饮、文化创意等“路衍经济”多元发展。

体育赛事的带动效应,在径山也有具象化的呈现。径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自行车赛带来的热度远超预期,周边民宿入住率同比上涨28%,带动旅游收入超千万元。

余杭区交通运输局供图

高架等场地配备了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场。余杭区交通运输局供图

此外,利用桥下空间,交通也在为群众体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余杭区运溪路两侧综合整治工程一期(京杭运河至文一西路段)在运溪高架良祥路互通桥下、良渚乐居生活段等场地配备了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场地,为沿线百姓参与“体重管理年”活动提供了家门口的便利场所。

交通助力共富

在余杭乡村遇见“美好未来”

交通不仅可以“+体育”,更以其与农文商旅等业态的深度融合,为推动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2018年起,余杭区在全省率先拉开“四好农村路”建设序幕,在完成基本道路建设的同时,聚焦乡村交通与产业发展融合,通过农村公路将沿线旅游资源、美丽乡村、特色农业等串珠成链,为全域旅游搭建“美丽骨架”,形成了交通运输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以此次赛事所在地径山镇为例。近年来,余杭交通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深度推动“非遗+”产业融合,不断拓宽径山茶产业链,助力径山茶一路“鲜行”,“禅茶之道”正演变为百姓的创收之道。景色秀丽的大径山精品旅游环线也吸引众多游客、户外爱好者前来打卡。

2024年,径山镇全镇旅游人次突破640万,旅游收入达6.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2%和8%;全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4174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7万元。

高架等场地配备了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场。余杭区交通运输局供图

余杭区布局低空经济。余杭区交通运输局供图

2024年6月开始,余杭区重仓布局低空经济。作为余杭区低空经济的牵头者,余杭交通将低空的触角延伸到乡村,径山镇小古城村、黄湖镇青山村、百丈镇杜鹃花海等外卖航线的开通,在满足游客即时消费需求的同时,让附近村民也能享受到便捷服务,进一步拉近城乡距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携手迈向共同富裕。

一条农村公路,可以变身为一条竞技赛道,也可以化身为串起乡村新图景的“金丝带”。未来,余杭交通将继续以路为媒,持续放大“交通+”效应,助推余杭乡村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计丽艳、崔义刚)

(责编:孙鹏、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