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平方米里的城市温度

晨昏交替,车轮飞转。流动新就业群体的身影,似城市肌体的“末梢神经”,在钢筋水泥的缝隙中传递着现代生活的每一份期待。
“以前等订单,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基本是在外面待着。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避风港’。”在杭州城西银泰商圈“祥符驿·小哥驿站”内,快递员李武龙边接饮用水边说。
李武龙口中的“避风港”,正是这座占地仅25平方米的“祥符驿·小哥驿站”。空调驱散疲惫,微波炉温热冷饭,充电桩续满能量……该驿站以24小时开放的姿态,成为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的“全天候港湾”。
“祥符驿·小哥驿站”面向新就业群体全天开放。人民网记者 张丽玮摄
从歇脚地到综合服务站
走进“祥符驿·小哥驿站”,桌椅、冰箱、医药箱等基础配置一应俱全。这里除提供饮水、充电、应急药品等基础服务外,还包含法律咨询、技能培训等增值服务。
作为杭州城西首家24小时开放的小哥驿站,其成立源于社区网格员的一次基层治理调研。仅城西银泰周边,每日便有500余名外卖员、快递员流动,他们长期面临停车不便、休息场所匮乏的困境。
“在解决新就业群体困难的同时,我们希望做更多‘加法’赋能驿站。”阮家桥社区党委书记孙菁说,通过多次调研后,阮家桥社区决定为小哥设立驿站,将基层治理和党群服务相结合,不仅解决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停车难”等现实问题,更通过精细化服务与创新管理模式,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您好,我来拿体检卡。”趁接单空隙,快递小哥田博直奔工作柜台。
免费体检暖人心。人民网记者 张丽玮摄
“好的,体检日安排在5月20日至5月24日。”“小哥驿站”工作人员沈小兰双手将体检凭证递上。
拿到体检凭证单,田博看到体检内容包含血常规、心电图、甲状腺超声等各项检查后,不禁感慨,“这还是我第一次做全身体检,而且不收费,‘小哥驿站’太贴心了。”
多元参与的可持续之道
送温暖、免费义诊、心理咨询、免费观影、外卖行业培训……阮家桥社区党委牵头,链接职能部门、社会组织、辖区企业等资源,组建10支专业服务队伍,推出“暖新十惠服务”,涵盖“食、医、住、行、学、育、资、安、乐、业”十大领域,进一步升级服务内容。
“捐赠爱心饮料两项、防晒冰袖50套、数据线130根、电影票60张。”沈小兰拿出活动登记本介绍了驿站建成后小哥享受到的各种暖心关怀。过阵子,天气热起来,沈小兰会每天煮清凉茶,帮小哥解暑气。
“我们有专门的沟通群,去社区食堂吃饭还能打五折,一荤两素只要九块九。”外卖快递员薛红超说,“小哥驿站”建成后,他喜欢在附近接单。
小哥在驿站进行短暂休息。人民网记者 张丽玮摄
环卫工人王阿姨说:“以前只能在树荫下躲太阳,现在吹着空调歇脚,干活都有劲儿了。”
从事多年理发行业的志愿者周伟法,每月20日来到驿站免费为小哥理发。“不用凭证,只要是穿着工作服,都可以过来免费理发。”他希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驿站可以越办越好。
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为小哥送上夏日清凉。阮家桥社区供图
“小哥驿站”想要办得长久,少不了巧思。除了联建单位和企业赞助外,日常运营涉及水电费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你看,为了方便小哥节省电瓶车充电时间,我们引进了共享换电柜,并且进行资源置换,我们不收场地租金,他们承担驿站水电费。”孙菁介绍道。
双向奔赴的城市共生
“小哥驿站”的成立,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基层治理触角的智慧延伸。
成立以来,驿站引导外卖骑手、快递小哥发挥走街串巷的职业优势,组建环境整治队、平安建设队、文明引导队等5支队伍参与社区基层治理,使小哥们逐步转变成为社情民意的“信息员”、精神文明的“宣传员”和服务群众的“志愿者”。目前,已有50名小哥参与其中,累计开展治理行动6次。
小哥参与巡河护河行动。阮家桥社区供图
您的一次留意,可能挽救一个家庭;您的一次上报,可能消除重大隐患……在门口,祥符街道“移动哨兵”招募信息引人注目。
“今年,我们邀请小哥充当基层治理‘前哨’,在工作中发现线索、及时上报。”阮家桥社区党委副书记张国中介绍,在日常送餐过程中,如果小哥发现安全隐患、电信诈骗等社会乱象,可以线上提供现场照片、简要描述、具体地址等信息,线索一经核实,会给小哥发放奖励。
相较于入选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点、获评浙江省总工会“标杆型工会驿站”等,意见簿上的一句句“便捷贴心”“服务非常满意”“五星好评”留言更触动人心,让这一方25平方米的驿站折射出杭州这座“数字经济第一城”对新就业群体的深度共情。
从解决基本需求到赋能社会参与,从单向关怀到双向奔赴,这里见证了新就业群体从“城市过客”到“治理主角”的转变。未来,随着更多智能化、社会化资源的注入,这一方小小的驿站将继续书写温暖故事,成为杭州“温暖城市”建设的生动注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