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舟号”掘进入海
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全面进入海域段施工

继“定海号”盾构机先行在舟山侧入海后,5月29日9时30分,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宁波侧的地下64米深处,“甬舟号”盾构机成功穿越海堤,由陆域段进入海域段掘进施工,标志着这条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全面进入“穿海之旅”。
金塘海底隧道是甬舟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位于宁波与舟山之间金塘水道下方,西起宁波北仑,东至舟山金塘镇,全长16.18公里,其中盾构段长11.21公里,是当前在建的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
施工采用两台盾构机从宁波侧和舟山侧同时始发,相向掘进,穿越高水压及多种复杂地层后在海底实现精准对接。其中,由中铁十四局负责的宁波侧盾构段长4940米,使用开挖直径14.57米的“甬舟号”盾构机由西向东独头掘进。
甬舟之间海域地质复杂多变,隧道下穿石油管线、海堤、码头和航道等多项风险源,海底最大埋深78米,最大水压8.4巴,相当于成人手掌面积上承受近1吨的重量。在穿越过程中,隧道区间有28次软硬地层变换,其中“甬舟号”需要挑战24次变化,软硬不均及硬岩地层占比近七成,硬岩最高强度近200兆帕,地层频繁转换且差异性极大的长距离穿越,高压换刀作业量频繁,施工复杂程度、难度和风险世界罕见。
自始发以来,“甬舟号”盾构机已顺利攻克10余次软硬地层交错变化的难题,累计完成2020米掘进任务。“此次入海区间段地层主要为全断面硬岩,岩石最高强度达177兆帕,对盾构机刀具、管道等磨损极大。为了快速稳定地穿越海堤完成入海,我们按照点检表计划,提前对盾构机进行了检修,完成刀具、管道和泥浆泵的检查与更换,确保盾构机处于最佳状态。”承建方中铁十四局甬舟铁路项目总机械师董冰表示。
据悉,进入海域段后,“甬舟号”盾构机将继续一路下坡,在超过6巴压力的地段掘进2920米,直至到达海中对接点。为应对长距离、高水压环境带来的挑战,项目团队对盾构机密封系统进行了全面强化,采用双盾壳设计,设置4道加强型盾尾刷,整机最大耐压能力达12巴,大大提高了盾构机在海底超高水压下的适应能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这里的实验室产“金子”
- 当透明光伏材料在农业温室掀起绿色能源革命,当石墨烯纤维、薄膜、气凝胶等材料被搬上生产线……近日,记者在“创新创业看浙大”主题调研行中看到,这些诞生于浙江大学的硬核科技成果,正沿着“实验室—创业园—产业区”的黄金成果孵化转化链条,批量上演从论文到产品的“蜕变”。 近年来,浙江大学在高分子、材料、光电等多元化领域深耕基础研究,同时勇于探索新技术、新赛道,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升转化效能,服务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贡献浙大智慧。 “我们研发的透明光伏板,可以调整吸收的光谱波段,在不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同时,将太阳能高效转化为电能和生物质能,实现了能源、农作物产量与生态的三重增值。…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