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余姚:做活“竹”文章 拓宽共富路

宁波余姚地处四明山北麓,气候条件适宜毛竹生长,全市有竹林面积32万亩,是浙江省毛竹主产区之一。如何做大做强竹产业,让竹林成为带动山区群众增收的“致富林”,这是余姚市人大常委会紧盯不放的缩小“三大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课题之一。
专题会商,共同破解竹产业发展难题
“建议加强优质毛竹加工企业招引,延伸竹材精深加工链条,全面提升我市毛竹产品的附加值”“要深挖林下空间,利用林地资源,引进、繁育适宜林下种植的林药、林菌等新品种,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余姚梨洲街道乡村振兴助力站召开的“竹产业提质增效”专题座谈会中,余姚市人大代表们正在为竹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今年,余姚市人大常委会将“竹产业振兴”纳入人大乡村振兴助力站年度活动计划,组织人大代表视察调研竹产业企业,并同步邀请市发改局、市农业农村局、竹加工企业负责人等共同进站开展专题会商,针对性提出加强产业规划、强化要素支持、延伸产业链条、深化三产融合等意见建议。陆埠镇、河姆渡镇、鹿亭乡等乡镇人大也联动组织代表开展“竹产业振兴”监督,在人代会上积极提交有关竹林流转政策支持、毛竹下山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竹文旅资源开发等代表建议。
在余姚市、镇两级人大共同推动下,政府拿出切实举措,结合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专门安排500万元支持毛竹开发利用,推进实施毛竹下山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生态笋服务点项目建设,并积极引进竹基新材料、竹生物质能源等科技项目落户余姚,有力促进了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代表助力,打通竹产业共富新路
“我们会对鲜笋进行加工,生产罐头笋、水煮笋、辣味小笋包等产品,预计每年可带动5万斤鲜笋销售。”宁波市人大代表李建立说,“通过冷链储存、加工,可延长毛笋产品保鲜期,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户增收。”
李建立与余姚市供销联社合作成立农产品供销公司,建设冷链中央厨房,集农产品生鲜包装配送一体,解决了山区群众鲜笋销售及储藏难题,并带动周边20多位村民就业。
鲜笋加工车间。余姚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余姚市鹿亭乡人大代表联络站,余姚市人大代表林倩倩化身“带货主播”,通过共富直播间在线为广大网友推介鹿亭笋干菜等特色产品,带动当地农产品“出圈”。
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年轻人,林倩倩毕业返乡创业,依托中村农合联平台,为村民提供农产品购销、电商物流服务,帮助山区群众打开了销路,让以往“养在深山人未识”的鹿亭笋干菜、竹编制品等农产品搭上物流快车走出大山。
这样的助力行动,余姚的人大代表们一直在努力。
余姚人大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继续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依托人大乡村振兴助力站,推动代表双岗履职建功,共同助力竹产业提质增效,拓宽山区群众的就业致富路。(王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