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原创

撤县设市40年 浙江余姚交出亮眼“成绩单”

2025年07月15日21:36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宁波7月15日电 (方彭依梦)今天下午,余姚撤县设市40周年成果展示专场新闻发布会在浙江余姚举行。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余姚撤县设市40年以来的发展成果和未来计划。

7月15日下午,余姚撤县设市40周年成果展示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余姚市委宣传部供图

7月15日下午,余姚撤县设市40周年成果展示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余姚市委宣传部供图

1985年7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余姚撤县设市。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如同一座里程碑,开启了余姚发展的新篇章。40年来,余姚实现了从基本温饱迈向共同富裕、从农业大县转向工业强市、从传统城乡跨向现代城市的三个重要历史性跨越,创造了属于“东南最名邑”的卓越成就。

40年来,余姚地区生产总值从1985年的9.05亿元,到1996年突破百亿、2018年突破千亿,2024年达到1682.78亿元,是1985年的185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分别是1985年的113倍、128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长期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

40年来,余姚的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工业智造能级跃升、服务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实现了跨越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40年来,余姚的工业企业数由1985年的993家增长至2万余家,现有境内外上市企业21家、规上工业企业1753家,先后入选全国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全省首批“工业强市”和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连续两次获评“浙江制造天工鼎”。

撤县设市以来,余姚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活力越来越足。全市从1985年的5133户工商企业到目前拥有超19万户经营主体,舜宇集团等一批企业成为全市经济的中流砥柱。余姚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改革,成为宁波首个全域“无证明城市”,吉利汽车、甬矽电子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余姚,中介服务规范治理集成改革入选中国改革年度典型案例。

全省首家中日合资企业长城精工、全省最大的台商投资园区远东工业城、全省首个国别级合作生态园中意宁波生态园先后在余姚诞生,余姚已有进出口实绩企业3856余家,贸易伙伴从70余个发展至如今的205个;外贸进出口总额规模达1095.1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由1985年48.5万美元增加到2024年1.67亿美元,先后获评全省外贸十强县(市、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家用电器)等荣誉。

撤县设市以来,余姚坚持城乡建设,人居环境日新月异。随着余姚市公共文化中心、阳明古镇、余姚北站、万达广场等城市地标相继建成,“三江六岸”面貌焕然一新。

余姚更是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村庄整治改造工程,物流服务、客运公交化、自来水普及、5G信号等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四明山区域EOD项目列入省首批EOD模式试点项目库,2024年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到74%,横坎头村入选全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现场推进会考察点。

撤县设市以来,浙江省第一条县级自建的铁路——余慈铁路、全省第一条高速——杭甬高速余姚段、国内第一条利用既有铁路改造的城际列车——宁波至余姚城际列车相继投用,余姚市的公路总里程提升至2049.58公里、位居宁波第一。余姚北站发客量达608.1万人次,构建了“公路、铁路、水运”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网。

这些年,余姚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甬有碧水”考核连续3年保持宁波第一,环境空气质量六项指标连续5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10年保持100%,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市、省环保模范城市、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首次夺得省“五水共治”大禹鼎,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省唯一的“环保节能新型示范城市”称号。

民生保障方面,余姚坚持以人为本,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同时,余姚始终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连续15次荣膺“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40年来,余姚坚持精神富裕,文化建设成效明显。文明探源方面,河姆渡遗址享誉中外,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井头山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立全国首个县级考古服务中心,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启动建设。

文化活动方面,常态化开展宁波(余姚)阳明文化季活动,阳明文化、河姆渡文化入选现象级省域文化标识,姚剧《乡村心事》等一系列作品获评省“五个一工程”等奖项,交响合唱《面朝大海·河姆渡》在国家大剧院首演。

文化服务方面,目前,余姚的城市社区基本完成了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实现全覆盖,获评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戏曲之乡、全国围棋之乡等称号。

撤县设市40年以来,从各方面总结发展成果,余姚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站在新起点上,这座承载文明根脉、勇立改革潮头的“东南最名邑”,必将以“闯”的锐气开辟发展新局,以“创”的胆识勇攀科技高峰,以“融”的格局聚合区域势能,在姚江两岸续写新的时代传奇。

(责编:方彭依梦、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