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照着两份“清单” 政企共绘未来场景

人民网杭州7月16日电 (记者张帆)工地里,智能巡检设备5分钟就能完成约1万平方米工地的空中扫描;低空中,“5G+无人机”医疗运输网络开通27条常态化航线;马路上,无人驾驶公交“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行驶于大街小巷……随着杭州市余杭区创新力量不断涌现,新产品应用场景也频频出圈。
近年来,杭州市余杭区正凭借科技创新之力打造未来之城,随之而来的,是城市治理、应急管理、民生服务、产业升级等领域的新需求不断涌现。
城市处处皆场景,余杭处处有机会。昨日,余杭正式发布首批城市机会场景“双清单”,开放更多的城市机会场景,让科技应用加速融入城市肌理,打造一座更具科技感和未来感的智慧之城。
余杭城市机会场景“双清单”新闻通气会。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据悉,“双清单”包括20项“需求清单”与20项“能力清单”。
“需求清单”包含20项城市机会场景需求,主要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产业升级、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未来,政府将主动开放真实、多元的城市应用场景,为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打造“试验田”。
“能力清单”融合前沿科研突破与本土科创力量,集结多家省级实验室、新型科研机构的科技突破和成果产业化,汇聚20项硬核技术解决方案,覆盖低空物流、绿色能源、智慧安防、城市治理、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多个领域。
此前,余杭已经通过开放应用场景,让创新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余杭率先应用推广,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
申昊科技研发的水下机器人应用便是典型案例之一。申昊科技拥有可模拟水下复杂试验场景的循环水池,近年来成功研制了多款水下ROV(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产品。
在医疗领域,余杭也通过场景应用打造出“中国飞谷”低空经济医疗样板。早在2020年,余杭区就通过医企合作率先搭建了国内首个无人机运送医疗标本的“5G+医疗健康应用”项目。如今,余杭已开通27条常态化医疗运输航线。今年以来,累计航程6.8万公里、运输医疗样本5.4万管,实现区域内低空物流的医疗物资即时互通、即时配送。
“‘双清单’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发展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实现企业培育由‘政策赋能’向‘场景赋能’转变。”余杭区发改局主要负责人介绍道,这是余杭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打造未来产业赛道的重要路径,也是政府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支点。
细看清单,这些场景可以为生活兜底,让人们共享创新红利:脑机接口技术突破神经信号边界,帮助行动不便者凭意念操控设备,重新获得生活主动权;“平扫CT+AI”技术一次扫描即可筛查多种癌症与慢性病,让筛查效率提升数倍,为健康筑起“第一道防线”……科技将成为充满温度的生活助手。
这些场景为文化赋能,让历史与未来在此刻相遇: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AR眼镜为游客点亮虚实交织的光影,五千年前的玉琮纹路与先民生活场景立体浮现;VR大空间体验让人身临其境,仿佛穿越回良渚古城,与古人“对话”……科技让文化“活”起来。
这些场景重构着出行逻辑,让车路协同更加安全高效:在未来科技城的智慧路口,传感器实时捕捉车流、车速数据,与过往车辆动态联动,绿灯起步辅助、行人防碰撞预警等功能让通勤更安心……科技让出行更顺畅、更智能。
为了面向社会开放更多的应用场景,吸引前沿科技企业参与,余杭正加速布局以空间计算、脑机接口、低空领域、“人工智能+”等特色前沿领域为重点的多元化创新示范中心,通过全方位、深层次呈现前沿科研成果、创新产品和多元化应用场景,打造专业化展示体验平台和赋能中心。
“城市机会场景建设也是政府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支点,发展新经济主动开放服务的‘新窗口’。”余杭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工作机制保障上,将继续完善全流程、全链条的应用场景供需对接体系,探索“需求牵引—技术驱动—精准匹配—要素保障—高效协同”的机会场景创新体系,以“余杭方案”回答“未来之问”,让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在余杭率先应用推广,让更多科技创新企业与政府在城市应用场景中实现“双向奔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