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原创

为世界备一份莲都脚本

人民网记者 张丽玮
2025年09月26日13:57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近日,“美丽中国国际写作计划”系列活动在丽水市莲都区举行。来自埃及、希腊、伊朗、土耳其等国的作家,开启一场秋日之寻,共同探访浙江绿色蝶变之路,为国际文化交流注入新动能。

一趟山水与人文的探寻之旅

阳光倾泻在老竹畲族镇的青石阶上,采风团的车尚未停稳,山歌已将畲家人滚烫的迎客之情,径直递进每位客人的心口。这歌声像一场与山水共鸣的天然仪式,让远道而来的海外作家首先以耳朵触摸到了这片土地的魂。

在沉浸式畲族婚嫁展演中,尼泊尔青年普德意外成为了“新郎”。当他穿越“拦路对歌”的重重趣味关卡,完成一系列古老仪式后,眼中闪动着惊喜的光芒:“婚礼的流程和我们尼泊尔非常相似,这让我感到人类情感的相通。”这一刻,婚俗不再是异域奇观,而成为连接两大文明古国的心灵桥梁。

作家体验莲都畲族民俗。傅小路摄

作家体验莲都畲族民俗。傅小路摄

伊朗Great Media传媒公司总裁麦赫迪·扎尔扎德敏锐地捕捉到了这次采风更深层的文化脉动。看过莲都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的乡村图景,他感慨,“这里的乡村发展模式令人惊叹。我回国后,一定要向伊朗人民介绍浙江,分享文化如何在这里催生幸福生活。”

随后,作家走入古堰画乡,不仅用眼睛见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如何催生跨越式发展的生态奇迹,更用全身心体验了独特的在地美学。来自韩国的朴努力,专注研究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此行却被古堰画乡的宁静深深触动:“在现代社会,很难找到这样一处能让心灵安静下来的地方。”来自孟加拉国的安帝丝则对莲都的文创产品赞叹不已:“这些产品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元素,又符合现代审美,是非常成功的文化创新案例。”

欣赏当地文创。丹婷摄

作家欣赏文创商品。丹婷摄

莲都有超过1400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农耕文化、水利文化源远流长,红色文化薪火相传,少数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此次莲都之行,组织方精心构筑了一条“可感知、可参与、可记忆”的文化路径。国内外作家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通过扮演、手作、实践,让畲族文化从“被观看的风景”升华为“可携带的温度”。

“美丽中国国际写作计划”走进莲都是莲都向世界打开的一扇窗口,也是莲都推动文化“新三样”出海的一次成功尝试。海外作家化身推荐官,将以独特视角和母语创作,向世界讲述“莲都好故事”、传递“中国好声音”,提升莲都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学对话

9月25日,“中外作家文学对话”在莲都举行。国内外18位知名作家齐聚一堂,以文学为桥,展开一场跨越国界与文化的深度对话。

文化的厚度和文学的温度,关系着一座城市发展的高度。自古以来,莲都便是中外交流活跃的地方,历史上保定窑的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当代的“丽水巴比松”画派成为中法艺术互鉴的连接点。

这场秋日雅集,超越了聚会本身,成为莲都与国际文坛的一次深度对话。议题直指创作核心,围绕“执笔同行——文学如何承载、转化地域生态和文脉”“跨界融合——文学创作的国际化视野与他们眼中的美丽中国”等内容展开,就本次活动中体验到的非遗、地方戏曲、民俗仪式等文脉元素,探讨如何提取创作素材。

作家畅聊创作理念。程子齐摄

作家畅聊创作理念。程子齐摄

此外,结合走访过程中所见的“美丽”元素,中外作家探讨当中国故事面向国际读者时,如何更好地书写。他们认为,古堰画乡作为瓯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正是多元文化共融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作为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创作实践点,莲都的文化“新三样”出海取得了显著成绩。2024年11月成立的莲都区网络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已输出海外12部,获国家级、省级重点扶持共7部。同时,莲都凭借古堰画乡、碧湖周巷村等优质山水景观资源,累计吸引《两个人的小森林》《恋恋茶园》等30余部影视作品前来取景,其中有6部作品成功出海。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莲都的自然之美,更将中国式生活美学悄然传递至海外。文化出海正从单一叙事转向多元共情,借助文学与影像的双重力量,莲都正在成为世界感知美丽中国的诗意窗口。

莲都的自然景观给作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丹婷摄

莲都的自然景观给作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丹婷摄

活动中,作家还围绕“女性写作如何突破传统性别叙事”“丽水地域文化如何滋养女性作家群体”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此外,中国台湾作家、三毛侄女陈天慈女士做客丽水市图书馆,分享自己与姑姑的写作故事,以鲜活的个人经历,为理解文学传承提供了温暖注脚。

这次莲都之行虽已结束,但山歌的余韵、古樟的绿意与畲乡人的笑容,已化作作家笔下鲜活的素材,为他们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了生动、温暖的脚本。世界的读者也将从文字里,了解一个不一样的莲都。

(责编:张丽玮、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