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浙江省汛期10月15日结束

灾害损失轻、社会影响小,人员零伤亡

吉文磊、楼卿磊、张艺馨
2025年10月16日08:55 | 来源:浙江日报
小字号

  10月15日,浙江省汛期结束。记者从省防指了解到,今年汛期,浙江省牢牢守住了“三条底线”,成功应对梅雨、台风和持续多轮局地强降雨等灾害,灾害损失轻、社会影响小,人员零伤亡。

  和往年相比,今年浙江省梅雨期偏短、出梅偏早、雨量偏少,但依然出现两轮集中性强降雨过程,特别是首轮强降雨量达203.7毫米,占梅雨总量的71%。受梅雨、台风叠加影响,浙江省多站点水位超警,钱塘江发生首场编号洪水。水库增蓄明显,出梅时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达288.19亿立方米,较入梅增蓄42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平均多20.4亿立方米。

  汛期,直接影响浙江省的台风有6个,前4个台风在7月。其中,台风“丹娜丝”“竹节草”相继登陆,浙江省东部沿海地区出现集中降水;“范斯高”“竹节草”接续影响长达7天,造成风、雨、潮、洪“四碰头”,甬江、运河两大流域水位普遍超保,余姚站洪峰水位达3.33米,62个江河站水位超警。

  整体上看,今年浙江省汛情较往年总体平稳,但台风影响多,降雨面广点强,区域洪涝致灾风险高,防御压力大。为打赢汛期“保卫战”,浙江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抓实抓细防汛备汛各项工作,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聚焦“最薄弱是山区、影响最广是江河、难度最大是海上、最不容疏忽是交通和城市”的“4个最”重点领域,全省开展拉网式排查整改,紧盯排查重点,确保风险解决在萌芽之初、成灾之前。今年以来,全省累计出动41万余人次,查治问题隐患12233个。

  把人员转移作为关键一招,严格落实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和“快转、暖留、慢回”。台风影响期间,浙江省加强响应措施的穿透力,紧盯养老院、福利院等特殊场所和“老弱病残幼”重点人群,落实转移责任和措施。据统计,今年浙江省累计转移32.2万人次,成功避让地质灾害17起,避免70人可能的因灾伤亡。

  水利调度是防汛工作的重要环节。今年,浙江水利部门积极落实“早动、快动、小动”工作机制,完成苕溪和钱塘江流域防洪调度决策系统建设,实现流域防洪调度目标正向预演、反向推演等场景和风险动态研判、集成展示。以应对今年钱塘江1号洪水为例,省级提前24小时预报兰溪洪峰流量,误差在2%以内,精准支撑了富春江、分水江等水库错峰调度决策。

  基层力量是防汛工作的重要支撑。浙江省将30.8万名基层防汛责任人融入基层“141”治理体系,并组织基层防汛责任人“万人大培训”。今年以来,已累计培训基层防汛责任人14.6万人次,开展各类预案演习2432次,参与演习人员16.4万人次,做到所有乡镇(街道)和有风险区的村(社区)全覆盖。

  省防指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强X波段雷达组网等新技术应用,推进实施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加快构建“责任到人、装备到点、响应及时”的防汛防台应急小单元体系,进一步提高基层防灾减灾能力。

(责编:孙鹏、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