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伤疤”到“城市绿肺”
台州路桥:生态治理驱动城市焕新

近日上午,位于台州路桥区峰江街道的台州花木城里,游客们正在绿意盎然的空间中品茗闲谈,享受花木环绕的惬意环境。如今的台州花木城,不仅是一处苗木交易市场,更成为融合休闲与旅游的特色空间。然而,这个“网红打卡地”20年前曾是浙江省内知名的废旧金属拆解密集区。当时,这里聚集了上百家小型拆解作坊,土壤重金属超标、水体污染问题严峻。
“家家户户都可能涉及一些拆解业,家门口都有一些洋垃圾存在。”台州花木城经营户苏冬说。
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影响了居民生活,更制约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为治愈这片土地的“生态创伤”,路桥区下定决心,启动了一场“环境革命”。
“我们第一步先把拆解园和拆解厂清理出去。花木城把这个土地租下来以后,进行了土壤的修复,经过5年到10年,这个土壤重新焕发生机。”峰江街道经济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张子文说。
2019年花木城开业后,附近村民陆续加入苗木种植业,把房前屋后的“垃圾堆”变成花木盆景,下陶村规模最大的一家苗木种植户年均增收超20万元。
目前,峰江街道苗木种植面积已达9850亩,培育各类苗木450万余株,引进花卉苗木企业45家,其中规模超百亩的企业有15家。花卉苗木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80%。依托丰富的苗木资源,峰江还打造了集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产业链,年接待游客超过4万人次。“现在很多青年也选择回村里发展。”苏冬说。
从昔日油污横流的拆解场,蜕变为花木葱茏的生态公园,峰江街道的转变正是路桥区以生态治理驱动产业升级与城市更新的生动缩影。
“路桥区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产业布局、民生改善全过程,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推动城乡内涵式发展、民生品质改善和综合承载力提升。”路桥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罗华林说。
路桥先后建立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企业环保信用风险动态评估、分级分类监管等机制。在守护生态成果的同时,路桥还主动探索“生态变资产”的转化路径。依托优质的山水资源与海洋禀赋,系统推进飞龙湖生态开发、黄礁岛文旅融合等重点项目,着力构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互促共生的发展新格局。
近3年,路桥区实现水质、空气质量、治废处理能力、公众满意度和交通铁路到发量的“五升”,以及单位GDP能耗的“一降”。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商都正逐渐呈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