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二次供水改造 升級避暑納涼服務
杭州人防工程“解鎖”更多惠民新方式

人防工程“老空間”如何煥發新活力?人防項目如何助力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建設?11月21日,由浙江省國防動員辦公室(浙江省人民防空辦公室)主辦的“2023浙江省‘共富人防、文化人防’媒體採風”活動正式啟幕。
“浙江人防工作主動融入城市建設發展,積極改造提升了一批老舊人防工程,成了市民身邊的主題公園、宣教基地和社區基礎設施,真正實現了‘人民防空為人民’的目標。”浙江省國防動員辦公室(浙江省人民防空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再度盤活“沉睡的人防資源”,為推進全省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人防智慧和力量。
作為“頭雁”的杭州,也將更多人防工程與惠民工程相結合,以“平戰結合”的理念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防空地下室為“二次供水”拓空間
走進杭州市拱墅區武林路萬壽亭公寓4號樓地下室,裡面藏著一個“小天地”——設置了練舞鏡的舞蹈區一塵不染,紅色主題的文化牆盡顯人防風採,有居民在這裡打起了乒乓球,往裡走還有一間泵房,動力機“嗡嗡”作響,為整棟樓32戶居民提供源源不斷的生活用水。
這是杭州市首個利用防空地下室設置二次供水系統的項目。泵房內現代化電氣裝備一應俱全,新設置的供水水箱讓萬壽亭公寓的居民告別使用了二十余年的舊水箱,重新喝上了潔淨的自來水。更關鍵的是,供水水箱在戰時可以直接轉換為戰時飲用水箱使用,實現了居民平時安全用水和戰時安全防護的“平戰一體”。
“以前,這裡堆滿了雜物,黑黢黢的,沒有居民願意進來。”萬壽亭公寓業委會代表徐海岩介紹,2018年,小區被列入二次供水改造計劃,但因泵房選址難以確定,計劃一直被擱置,“去年,市、區兩級國動辦相關負責人到現場來調研,了解到我們用水難的問題,就決定把這個人防空間拿出來做泵房的地址,終於讓大家喝上了‘放心水’。”
“利用結建防空地下室設置二次供水系統,滿足居民生活用水需求,這為全省乃至全國戰備資源‘平戰一體’開發利用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為推動新時代國防動員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杭州樣本。”杭州市國動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借助萬壽亭公寓的成功經驗,杭州市西湖區嘉南公寓、嘉綠苑西等小區也正積極籌備復刻樣本。其中,嘉綠苑西已按計劃進場施工,嘉南公寓將於近日進場施工,兩處工程均計劃於2024年上半年完工。
早期人防工程變身“天然空調房”
吳山腳下的四牌樓38號,是很多老杭州人記憶中最早的人防工程,也是許多市民在炎炎夏日避暑納涼的首選地。
這個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初期的四牌樓人防坑道工程,建筑面積約4000平方米,採用人工和機械挖掘再經過毛洞噴漿而成。最早是在原人防工事的基礎上,自行設計、施工、經營管理的平戰結合單位。多年來,經過不斷提升改造,從四牌樓旅館到吳山游藝場,再到如今的“網紅”避暑納涼點,深獲好評。
“2006年開始,杭州市人防辦將坑道作為夏季避暑納涼場所之一,對全體市民開放,每年接待納涼群眾1萬多人次。不少杭州人小時候的暑假,都是在這個防空洞裡度過的。現在這裡還有無線網絡、智能警報和投影儀等,來納涼的人更多了。”四牌樓早期人防坑道工程改造項目負責人陳玉軍說,2023年,四牌樓人防坑道從6月30日起開放了兩個月時間,每日接待人數約1500人。
這個“天然空調房”除了具有避暑納涼等惠民作用外,還承擔起了國防宣教等文化功能。為了更好地提升百姓的體驗感,四牌樓早期人防坑道目前正在積極改造中,改造完成后,通風系統、衛生環境、無障礙設施以及國防宣教都將進一步升級。
“共富人防、文化人防”正悄然成為杭州的又一張金名片,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保障中不斷發揮自身優勢。
“當前,杭州市人防工程建設蹄疾步穩。我們將繼續充分挖掘現有資源,加強保護與傳承,努力打造現代化人防服務體系,建設‘共富人防、文化人防’的示范樣本。”杭州市國動辦相關負責人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