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慈城:“紅綠融合”描繪共富新圖景

“沒想到,我家庭院能改造得如此有美感,來的客人都說‘賊噶好看’。”在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金沙村,村民袁順利感慨雲湖共富行動給村裡帶來的新變化。
2023年5月29日,“雲湖共富圈 山水綠生活”雲湖共富行動啟動。慈城鎮南聯村、公有村、金沙村、五聯村四個環繞雲湖片區的行政村,形成了一條“紅色紐帶”。
7個月來,雲湖四村抱團取暖、協調發展,讓原本隱匿在慈城鎮深處的四個山村煥發新顏。“隱逸南聯”“守藝金沙”“初心公有”“青創五聯”,“環雲湖”區域黨委為雲湖四村定下各自發展定位,做到“一村一特色”“一地一風景”。為了將工作落到實處,“雲湖共富專班”成立。
茶葉山下的雲湖水庫。徐烽攝
7個月來,抓好農文旅融合發展,成為雲湖片區“紅色共富行動”的“先手棋”。6月,在“雲湖共富專班”和“環雲湖”區域黨委的努力下,雲湖美麗庭院項目在金沙村落地,以金沙竹韻文化為主題,沿著近一公裡的金沙老街,打造美麗庭院,串聯起桃花嶺古道、通天嶺古道等多條古道。
家庭小美,助推鄉村大美。經營農家樂7年之久的袁順利,也加入到這場“雲湖共富行動”中。如今,在袁順利家的庭院裡,擺著竹椅、竹桌、竹帘,白牆上挖出玻璃櫃,擺放著竹編工藝品,庭院花草盡顯江南水鄉韻味,桌上擺放著自家產的茶葉,細石堆砌出遠山的輪廓……
如今,在雲湖片區,20個美麗庭院煥然一新。阿五農家樂、碾米廠、紫藤隔、方寸間等美麗庭院應運而生。文編文化、竹筍食法等漫畫牆畫,在鄉土氣息中流淌出藝術美感。
美麗庭院,喚醒了鄉村“美麗經濟”。
“最近三個月,農家樂收入都翻番了。來古道旅行的游客,走到山腳下的村庄,都忍不住拍照打卡,在農家樂裡吃頓飯。”袁順利說。
村民袁順利正在農家樂裡忙碌著。張子琪攝
“上周,有客人線上預訂了四桌家宴,這周末村裡還邀請我到公有村賣茶葉去。”這幾日,袁順利的行程排得滿滿的。
幫她排好生意行程的,是“雲湖共富項目”的運營團隊。
為了幫村民推銷農產品、展示雲湖風貌,運營團隊邀請村民當主角,在社交平台發布系列人物短視頻,開啟線上直播售賣雲湖特色產品。
在公有村兩新紅領學院,每逢學院學員結課時,“雲湖共富專班”和運營團隊便會組織雲湖四村的農戶到學院食堂定點擺攤,展示、售賣時令性農產品。
雲湖共富項目運營團隊負責人王少華介紹,從2023年4月到12月下旬,“雲湖共富項目”運營團隊向雲湖四村村民們收購羊尾筍、綠茶、白茶、楊梅等農產品和竹工藝品,收購總額近40萬元。借助線上直播、線下活動,幫助村民銷售農產品。
“明年,將對村民進行專項培訓,打造庭院經濟,引入圍爐煮茶、咖啡、簡餐等業態,讓村民在自家美麗庭院中就能增收。”慈城鎮“雲湖共富專班”辦公室副主任應娜說。
一條“紅色根脈線”,在“環雲湖”片區串聯成線,串聯起慈城真理園、慈湖烈士陵園、公有村兩新學院、南聯村紅色驛站等場所,打造出多個共富場景,將“紅色資源”轉化為“紅色經濟”。
“環雲湖”紅色長廊。徐烽攝
“我們將加快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取得實效,按照規劃將‘環雲湖’區域打造為‘紅色文化、登山遠足、休閑度假、農事體驗’一體區。”慈城鎮相關負責人說。
盤活農村閑置資產,讓鄉村老房子迸發新生命。修舊如舊,用當代手法保持建筑活力,用新場景、新業態吸引年輕人,享受雲湖生活。
如今,金沙五聯集市、水資源紀念館、公有驛站、公有水站、金沙竹韻館、雲湖窯等6個共富場景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借助閑置老房子,打造共富新業態。
目前,金沙村無人機航空基地、養生小院正在建設中,南聯村北京新中式服裝原創工作室等4家工作室已經招引完畢,2套工作室已經改造好。
“三年內,我們計劃招引50個工作室,推動100多套農村閑置用房的利用。”王少華說,注重展現原鄉人文生活,以文化賦能、內培外引的方式,給鄉村增加更多文化定力,進行文化賦能。
竹編牆繪。張子琪攝
“明年5月前,我們將繼續排摸資源,按照四村農戶情況進行分類,組織他們參與紅色研學、農家樂、庭院圍爐,開發多種產品,根據他們自身特長,傳授‘生意經’,把雲湖特色產品融入其中。”應娜介紹,2024年4月前后,雲湖片區4個村將借助雲湖“晒春節”,整合農文旅產品,促農增收。
“今后,慈城將繼續用‘商、文、旅’的綜合創新思維與全新的運營手法,結合各類資源優勢,將‘環雲湖’片區的資源優勢、歷史優勢、生態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創建以‘環雲湖’片區鄉村文化旅游為特色的共富圈。”慈城鎮相關負責人說。(張子琪、楊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