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描繪強國建設壯麗圖景

——《開學第一課》成為生動活潑的愛國主義教育課

人民日報記者 吳丹
2024年02月07日08:1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2023年9月1日,由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主辦的《開學第一課》專題節目如約而至。全國億萬名中小學生守候在屏幕前,共上一堂“大思政課”。

  從傳統文化、文明探源,到生態文明、鄉村振興,再到國防教育、科技創新,這個國家級思政課堂,以可感可知的畫面、生動鮮活的話語,描摹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壯麗圖景,鼓舞廣大青少年昂揚奮斗,立鴻鵠之志,展騏驥之躍,在實現民族復興的賽道上奮勇爭先。

  宅茲中國,傳承有我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何以中國?國寶何尊為節目開篇,也提供了一份來自3000多年前的答案。

  作為西周時期著名的青銅禮器,器內底部鑄有122字銘文,其中“宅茲中國”的字樣,是迄今為止“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錄。這些刻在“心中”的文字,讓同學們永遠銘記:尊內藏乾坤,心裡有中國。

  2023年《開學第一課》,開啟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之旅。同學們遨游其中,心底種下一顆文化自信的種子,滋養文化傳承之花,孕育強國復興之果。

  節目精選3個重大文化工程——中國國家版本館、《儒藏》、“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在探尋文明源流中,堅定文化自信,呈現出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盛景。

  北京大學副校長王博深情回顧,講述了湯一介先生“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皓首窮經編纂《儒藏》的過程﹔浙江大學研究員金曉明帶領同學們走進光影,在數字版《清明上河圖》中細細品鑒“外賣小哥”“宋代人租車”等軼聞趣事,開啟一場“千年畫中游”﹔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以最新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引導同學們領略中華文明的生生不息,追溯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

  “跟隨王博教授一起齊聲朗誦《西銘》,我心中澎湃起強烈的自豪感。”北京中學七年級學生吉星潼說,“泱泱中華,萬古江河。如月之恆,如日之升。請祖國放心,強國復興有我。”

  星辰大海,創造有我

  高原之巔,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曹臻娓娓道出“拉索”的前世今生。這個我國自主設計、獨立建設的復合型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致力於探索宇宙線起源,讓宇宙觀測領域有了中國人自己的聲音和智慧。

  逐夢蒼穹,神舟十六號乘組開啟天地連線的太空課堂,為全國中小學生送出3件禮物——不斷探索的上進心、求知若渴的好奇心和堅如磐石的初心,鼓勵同學們樹立遠大志向,投身到全面建設航天強國的新征程中。

  …………

  2023年《開學第一課》,展現我國在科技領域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為全國中小學生奉上一堂生動的愛國課。節目嘉賓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奮斗足跡,傳播知識,傳授美德,讓師生觀眾熱血沸騰,感受新時代的偉大進程。

  重慶市大渡口區育才小學建設村校區語文教師王怡說:“科學家們從提出設想、艱難選址,到克服站點低溫、缺氧等惡劣條件,再到成功建成‘拉索’的歷程,讓我深受啟發。我們要培育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既要保持對世界、對宇宙的好奇,又要學會腳踏實地。”

  作為學生代表,北京市玉泉小學四年級學生鄭美骃到演播廳現場參與了節目錄制。鄭美骃說:“我爸爸也是一名科學家,聽到曹臻老師的演講,我讀懂了爸爸的辛苦與付出。我將更加努力地學習,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奉獻祖國,未來有我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我最想念的是那些我身邊的戰友。”在抗美援朝戰場,志願軍飛行員陶偉曾駕駛戰機與敵機“空中拼刺刀”,聽完他的紅色回憶,同學們熱淚盈眶,看懂了人民空軍壯美航跡的背后,是英雄無畏、保家衛國。

  “一定要用自己的農業知識,來幫助農民擺脫貧困。”“時代楷模”“全國脫貧攻堅楷模”趙亞夫,和同學們一起坐在鄉間田埂,以一個貧困村蝶變的故事,詮釋出“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奉獻祖國的價值追求。

  靠近光,追隨光,成為光。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教授喬清舉,福建農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科技特派員廖紅,80后“新農人”代表魏巧等,紛紛來到2023年《開學第一課》的課堂,他們用櫛風沐雨的奮斗故事,感召同學們以夢為馬、勇擔重任。

  《開學第一課》講述的道理,讓學生感念在心,也讓家長細細品味。四川省眉山市第一小學龍琰希同學的媽媽說:“節目展現了傳統的繪畫、書法,也展現了現代的環保、農業、航天,我和孩子在觀看聆聽中增強了自信,期待孩子學好本領、全面發展。”

  講好《開學第一課》,以“大思政課”培育時代新人。授課地點不限於傳統課堂,中國國家版本館、武夷山國家公園、江蘇鎮江戴庄農場、中國航空博物館等,都化作“行走的課堂”,在田壟之上、星空之下、自然之中啟智潤心﹔授課方式不囿於文字,文物、繪畫、AR技術等都來助力,跟隨鏡頭變換,學生往返於虛實交互的場景間,賞祖國大好河山,立強國復興之志。

  “過去,有他們﹔現在,有我們﹔未來,有你們。”節目嘉賓、曾為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護航的殲—20飛行員張威說的這句話,是追憶往昔,更是寄望未來,久久縈繞在學生們心中。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07日 07 版)

(責編:孫鵬、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