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扁擔”的突圍
推動城鄉雙向奔赴 衢州探索“鄰禮供銷”創新模式
“扁擔精神”曾經是供銷社服務“三農”的代名詞。時代變遷,網絡代替了扁擔,網店代替了櫃台,供銷社慢慢淡出了人們的生活。
在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城鄉需求側和供給側都發生了深刻變化,需要一根“扁擔”將兩者連接起來。於是,供銷社的原有功能被重新喚醒。衢州市供銷社推出的“鄰禮供銷”便是推動城鄉雙向奔赴的一種創新探索。
3月27日一大早,“鄰禮供銷”荷花網點內已擠滿了前來採購的居民。文菁一邊忙著介紹農產品,一邊開心地和居民們聊著家常。當了十多年網格員的她,如今又多了一個身份:“鄰禮供銷”網點的供銷員。“我特別喜歡我們那句標語——一頭連農村,一頭連社區。我們這一個個小小的空間,凝結了農人的汗水,也匯聚了社區的溫情,希望‘鄰禮供銷’是一張幸福的網,用溫情編織出城鄉情誼。”文菁說。
目前“鄰禮供銷”已在衢州柯城區、衢江區的5個街道8個社區開設了13個網點,共招募近30名“新時代供銷員”,文菁是其中一位。
何為“鄰禮供銷”?衢州市供銷社黨委書記、理事會主任周群麗解釋:這是一個定位於“助農+服務”的社區生活服務平台、聯結城鄉發展的現代流通模式,“以鄰為伴,禮結城鄉”,以便民、利民、惠民為目標。
一根“老扁擔”:連接鄉村土特產和城市新需求
說到“鄰禮供銷”模式,不得不提前些年就運行的“供富大篷車”。“供富大篷車”以“供銷跑村”形式走進鄉村,著力破解偏遠山區群眾“買難、賣難、致富難”問題,彰顯新時代供銷社“扁擔”精神。
“等蔬菜成熟了,‘供富大篷車’就會來村裡收購,村集體又多了一筆收入。”在衢州開化縣桐村鎮王畈村的蔬菜基地,村黨支部書記謝有珍看著一壟壟長勢良好的蔬菜,開心極了。
王畈村地處偏遠,農產品難找銷路。2022年,開化開通流動“供富大篷車”線路,上門收購村民農產品。從2023年開始,開化供銷社與農合聯會員單位浙江某農產品配送有限公司合作,升級訂單式“供富大篷車”服務,與王畈村等15個村集體簽訂蔬菜購銷協議。“簽了協議之后,村集體就流轉了土地發展蔬菜種植,今年我們進一步擴大了種植面積。”謝有珍說,“‘供富大篷車’為大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2024年春節前夕,衢州龍游縣供銷社6輛“供富大篷車”深入15個鄉鎮(街道),收購優質農產品銷往城市社區,居民足不出戶就把新鮮農產品帶回家。龍游農苑竹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曾慶豐對此深有感觸:“供銷社推廣‘供富大篷車’服務,不但幫村民增收致富,還方便了社區居民‘零距離’購買到健康美味的農產品。”
目前,衢州全市活躍在城鄉之間的“供富大篷車”共有39輛,覆蓋80個鄉鎮858個行政村,源源不斷地把鄉村的土特產銷往城市。當年供銷社的“老扁擔”變成了“供富大篷車”,曾經的城市商品下鄉變成了鄉村土特產進城。
“‘鄰禮供銷’模式背后是城市綠色消費需求的拉動,城鄉之間的資源反向流動趨勢,正是供銷社大有作為的發展機遇。”周群麗認為,“鄰禮供銷”模式是重新擦亮供銷社這塊國字號招牌順勢而為的探索。
透過“鄰禮供銷”模式的頂層設計,也不難看出其雄心:立足“一個社區一個助農惠民服務點”,著手打造了門店、小程序、社群、市集等線上線下多渠道的便民服務矩陣。聚焦“衢州味道”“三衢味”區域公用品牌,以衢州周邊農業基地為主,輻射浙江山區26縣,實現“田間6小時直達餐桌”,幫助優質農產品出山,並推出一系列爆款,為中小農業基地帶來穩定銷售渠道。
由“鄰禮供銷”策劃在杭州舉辦的春節年貨節上,“江山烏骨雞+衢江石斛”禮盒14天銷售438份,“龍行大運”文創年貨禮盒得到杭衢兩地好評,春節期間銷售1000多份。
一根“新扁擔”:連接生活必需與鄰裡和諧
在採訪中,周群麗反復提到“嵌入式”和“第三空間”兩個概念。“從空間上看,利用社區閑置場地,打造居民隨時採購綠色食材的身邊供銷社﹔從內容上看,將社區多種服務場景融入網點,成為給居民提供增值服務的溫馨港灣。”周群麗說,理想中的“鄰禮供銷”就是要突出“鄰”和“禮”,將滿足生活必需的消費場景和創設和諧鄰裡的治理場景有機連接起來。
通過與發改、住建、民政、街道、社區、業委會、物業等多方共建方式,由供銷社統籌改造小區的閑置或低效空間,以免費或低租金的方式交給運營公司。柯城區荷花街道荷東苑社區、信安街道斗潭社區等地的“37驛站”嵌入了“鄰禮供銷”服務。“鄰禮供銷”以“嵌入式”服務與未來社區融合,打造“嵌入式”共富場景,是未來社區創建的特色加分項。楊浦未來社區、彩虹未來社區等對小區的閑置資產進行改造后設立了網點,實現資產增值。
“新時代供銷員”崗位的設立,解決了“誰來干”的問題。由街道、社區推薦人選,篩選出認可供銷社、熟悉農產品的社區居民作為專、兼職“新時代供銷員”。同時,從社區的兼職網格員,如樓道長、志願服務者中發展一批“供小二”,培育推銷農產品、組織活動、社區治理的“小能手”。這一做法也帶動了“4050”人員在家門口就業,專、兼職供銷員,月均收入可達4000元左右。
通過打造“一店多能”運營模式,讓更多服務項目嵌入其中。家電清洗、家政保潔、文化教育、老年護理等項目,填補了社區服務的空白。柯城區白雲街道白雲社區立足社區治理經濟聯合社的功能定位,率先與衢州市供銷社聯動合作,讓“鄰禮供銷”網點成為融“生鮮零售+社區團購+便民服務+鄰裡文化”於一體的新零售終端方式、參與社區治理的“第三空間”。該網點已開展鄰裡市集、基地游等活動30余場,吸引6000多位居民參加。春節前,巡回舉辦7場年貨節。
白雲街道黨工委書記徐清林深有感觸地說:“社區是基層治理和服務居民的前哨陣地,起到承上啟下、凝聚資源的樞紐作用。‘鄰禮供銷’將鄉村農人、本地商戶、小區居民、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凝聚起來,不斷拓展‘事業共同體’范疇,吸納更多社區力量參與到基層治理中來。”
一根“金扁擔”:連接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
“讓合作的幾方各謀所需、合作共贏,形成一套創新機制,讓‘鄰禮供銷’模式可持續,才能達到帶動鄉村振興、推進共同富裕的長遠目標。”衢州市供銷社下屬的衢州某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巫偉認為,要讓“政府有為”轉化為“市場有效”,關鍵在於思路的拓寬。
成立於2003年的該公司一直處在收租模式,近兩年開始探索社區經濟新模式。2023年,在省供銷社的幫助下,引進專業運營團隊。首個合作運營的是“鄰禮供銷”白雲社區網點,經過不到半年努力,該網點就達到了盈虧平衡。以此為基礎,雙方合作成立了合資公司孵化本土團隊,總結形成了一套“鄰禮供銷”的獨特盈利模式和運營體系。社區服務網點在短時間內擴面,也驗証了這套運營模式的合理性和科學性。“第三方介入的連鎖運營,大大提高了‘鄰禮供銷’服務品牌的穩定性。”巫偉介紹,“鄰禮供銷”開業門店平均3個月實現盈利,目前已整體盈虧平衡。助農增收、服務居民,顯示出了“供銷社”這塊金字招牌在新時代城市社區零售市場上的生命力。
“城市零售市場競爭激烈,作為一個新主體進入社區,‘首店效應’的熱鬧過后,增強供應端與消費端之間的黏性,是考驗‘鄰禮供銷’能否持久長效的重中之重。”巫偉介紹,他們在建立優質、穩定的供應鏈和品牌建設上下足了功夫。通過舉辦農產品生產基地的溯源活動,讓居民了解網點商品的安全性﹔通過舉辦“共富鄰裡節”,輻射覆蓋本地各類特色商戶,讓居民享受到“一站式採購”服務。
將大數據手段運用於“鄰禮供銷”運營中,通過整合“三民工程”基礎數據,開展社區人口數量、年齡結構等多維度數據分析,為“鄰禮供銷”布點規劃提供指導。同時,通過分析網點營收和結構數據,完善點位運營策略。
據了解,目前“鄰禮供銷”已與衢州社區數字化平台“鄰禮通”相融合,把“鄰禮供銷”小程序作為社區的特色應用服務,為“鄰禮供銷”網點運營做好線上引流。
漫漫探索路,“鄰禮供銷”在不斷尋找突破的新路徑。周群麗介紹,接下去在繼續擴面的同時,將與各街道的強社公司展開深度合作,強社公司以場地資源入股,獲取分紅收益,進一步完善共富聯合體模式。“鄰禮供銷”運營公司根據發展需要進行增值擴股,供銷社佔股不少於51%,深化與運營團隊合作,試行超額利潤與運營團隊、街道社區等分享的激勵機制,以進一步帶動鄉村產業發展,實現以城帶鄉走向共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