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杭州余杭:“四好農村路”鋪鄉村振興“快車道”

2024年04月11日15:28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視頻來源:余杭區交通運輸局)

中泰街道地處杭州余杭西南部,地理區位優越,交通動脈密集,是國家級生態鄉鎮、浙江省4A級景區鎮。近年來,街道持續發力,盤活南部生態資源,擦亮竹笛、茶葉等“金名片”。

與此同時,中泰街道通過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與美麗鄉村、未來鄉村建設相結合,創新“農村公路+產業”“農村公路+文化”“農村公路+旅游”融合發展新模式,實現“一路通、百業興”。

道路條件改善,笛聲飄出鄉村

陽光和暖,山泉潺潺。萬畝竹林間,笛聲悠揚婉轉,似綿軟春風拂過心田。如此令人如痴如醉的意境,在中泰街道紫荊村即可覓得。

“紫荊村是‘中國竹笛之鄉’,有竹笛生產加工企業160余家、電商100多家,村民2900余人超過半數從事竹笛行業。”中泰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整個中泰街道竹笛從業人員2000余人,年產中高檔竹笛450萬余支,竹笛年產值達3.5億元。

竹笛想要走出山村,良好的交通是先決條件。

紫荊村黨委副書記林成平說,縣道石橫線穿村而過,以前路況較差時,大車開不到山腳下,竹子隻能依靠人工和翻斗車運輸,難以保証原材料的及時供應﹔同時,由於快遞無法上門,電商的產品也隻能達到三五百件后,統一打包送到集中點位,再由快遞公司的車輛收走。

2020年,在余杭交通部門的支持下,石橫線舊貌換新顏,一躍成為“四好農村路”。從此,貨車進出竹林間不再有壓力,快遞車輛也可以直接上門收貨,竹笛產銷的交通條件不再掣肘。

據了解,央視《開學第一課》節目中,航天員聶海勝曾在太空展示了中國傳統民族樂器竹笛,那支竹笛正是“中泰竹笛”。可以說,沿著寬敞平坦的農村公路,中泰竹笛不僅走向全國各地,還飛上了“天宮”。

助力產業發展,游客踏路而來

竹笛雕塑矗立於“四好農村路”一側,充滿竹笛元素的公交車站為村民出行遮風避雨……如今,紫荊村坐擁28000畝苦竹林,圍繞一根小小的竹子,村內建起中泰竹笛展示館、竹音廣場、紫荊書院等基礎配套設施,並推出集產、學、研、游於一體的路線。

“立足竹笛制作的同時,我們也在開發一些相關的農文旅資源。”林成平介紹,紫荊村依托竹笛人才文化藝術交流周、竹笛夏令營等節慶活動,引進制笛大師、演奏家成立工作室,紫荊村的知名度不斷提升,前來體驗做竹笛、吹竹笛的游客絡繹不絕。

文旅發展,交通同樣不可或缺——以前,大巴旅游觀光車開不進村,來村裡參觀隻能靠走路,“四好農村路”建成后,游客可以坐著大巴車“直達”展示館、體驗館、苦竹林等目的地。

余杭區交通運輸局“四好農村路”負責人鐘平介紹,近年來,中泰街道建成“四好農村路”30條共計40.79公裡,農村公路從“通”到“暢”,不僅改善了農村居住和出行環境,更有效帶動了本地特色產業發展。

改善生態環境,百姓因路而富

近日,採茶旺季雖然已過,在位於中泰街道楓嶺村的茶山上,依然可見茶農們背著竹簍穿梭於茶壟間。

作為優質的產茶區,中泰街道擁有茶園1.55萬畝,是錢塘龍井和余杭徑山茶的重要產區。2023年,中泰茶產量289噸,茶葉產值2.1億元,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共富的重要產業之一。

穿楓嶺村而過的“四好農村路”石李線實施后,串聯起村庄和茶園,村裡也基於此發展了特色茶家樂等農文旅項目,實現百姓因路而富、產業因路而興。

近年來,中泰街道堅持“建、管、護、運營”齊發力,加快農村公路建設,並創新“農村公路+產業”“農村公路+文化”“農村公路+旅游”融合發展新模式,更好助推農業農村現代化。

“如今,一條條‘四好農村路’有機融入風景秀麗的4A級景區鎮,成為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中泰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比如跳后線等道路經過提升改造后,融群山、小溪、木橋等景觀於一身,“人在畫中游”的感覺油然而生,村庄生態環境和旅游業的發展都因此而受益。

余杭區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將繼續提升交通服務水平,把“四好農村路”建設成幸福路、產業路、生態路,實現“修一條路,美一片景,富一方人”,助力鄉村振興,推進共同富裕。(王黎娜、施華平)

(責編:孫鵬、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