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綠向新,無錫濱湖區傳統產業蝶變
走進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攝影棚,一塊長44米、高10米的弧形大屏映入眼帘。這是國內最大的電影級巨幕拍攝屏。屏幕上,緋紅的星雲環繞,藍色的星球閃耀,令人宛如置身於浩瀚的星海。
十年前,這裡還是雪浪初軋廠。這處老工業遺存在改造中獲得新生,去年總產值達60億元,今年已經拍了多部熱播劇。
從雪浪軋鋼廠到數字夢工廠,“退”與“進”之間,是無錫濱湖區傳統產業轉型,向未來產業進發的一場蝶變。
升級后的梅園都市科技產業園。人民網 周夢嬌攝
向“綠”而行
在濱湖區,“綠色”正賦予各式的老廠、老區塊新的產業形態。河埒工業園清退了26家傳統低效、高污染企業﹔運河外灘由無錫機床廠“變身”而來,成為運河畔集文化體驗、藝術商業、創意辦公為一體的美學空間……
和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類似,梅園都市科技產業園原本是一片舊廠區。這裡靠近湖灣,漁民多,曾開著數家漁機廠。企業污染重,園區破舊,近8000平方米的空間年租金收入不足百萬元。
改造讓梅園都市科技產業園煥然一新。時下,翻新過的廠房干淨寬敞,新引進的智能裝備、新能源汽車等項目正在裝修。“年租金和稅收合計將接近千萬元,是過去的10倍。”濱湖區榮巷街道園區辦副主任劉東說,隨著越來越多老廠區、老園區升級改造,含“綠”量正在轉化為含“金”量。
“太湖灣科創帶建設對節能技改項目、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綠色標杆創建都有相應的獎勵扶持。”濱湖區工信局局長李宏表示,近年來,當地關閉了化工企業35家,淘汰落后產能90余家,對144家企業開展綠色化診斷,已創建省級以上綠色工廠9家。
智改數轉,推動綠色發展。截至目前,濱湖區智能化改造企業67個,數字化改造企業231個。此外,根據計劃,2024年該區各類新質生產力空間將達到300萬平方米。
雙友科技加工中心車間。受訪者供圖
向“新”而生
不久前,星達石化配件有限公司完成了一件“大事”,由其自主研發的特種鍛件正式通過低溫耐腐蝕性能測試,產品處於行業內領先地位。
“傳統的配件隻能承受-45℃左右的低溫,我們研發的特種鍛件最低能承受-196℃,耐腐蝕性也同步提升,滿足了石化裝置對特殊介質的需求。”該公司總經理吳丹介紹,得益於技術創新,公司去年產值突破了4億元。
換熱器行業屬於傳統制造業,卻又是現代工業中的“必需品”,廣泛應用於需要“熱量交換”的化工、航天航空、新能源等行業。當地馬山街道集聚了一批換熱器行業“隱形冠軍”企業。“我們為換熱器升級控制系統,將其投用到電動汽車電池上,實現了從用油到用電的轉變,為產品拓展了新市場。”鑫盛換熱器總經理殷敏峰說。
從普通換熱器到集成冷卻系統,再到產業鏈數字化升級,“老產業”得以重煥生機。依托科教資源優勢,濱湖區換熱器產業集群內已有近70%企業建立了產學研合作機制,50%以上的企業擁有自主研發中心。
創新賦能,在當地傳統產業升級中比比皆是。不少傳統產業經過技術改造,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派克新材料通過建設5G+工業互聯網工廠,賦能過程測控、質量檢測兩大生產環節,綜合運營成本降低15%,生產效率綜合提升20%﹔走進雙友科技加工車間,剛升級的智能化生產設備正全速運行,一塊塊高端制管裝備部件源源不斷產出,今年一季度訂單已超過4億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