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紹興古城又一考古成果發布

亭山遺址群或為越國都邑相關所在地

徐添城、周能兵、潘學丹
2024年07月16日09:35 | 來源:浙江日報
小字號

  國家文物局日前通報浙江紹興稽中遺址考古最新進展,首次在紹興古城內確認存在越國建筑。該考古成果也使得擁有2500余年建城史的紹興古城備受各界關注。在7月15日舉行的紹興古城保護日主題活動中,紹興又一項考古工作——紹興古城(亭山遺址群)階段性考古成果發布。根據目前考古發現,相關專家認為,亭山遺址群或為越國都邑相關所在地,這也為人們研究東周時期的越國奠定基礎。

  以亭山為中心的亭山遺址群地跨紹興市越城區和柯橋區,東至坡塘江,南到上港沿河,西至婁宮江,北到風則江,面積約7平方公裡,目前已發現9個大型聚落遺址。亭山遺址群考古項目負責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徐新民介紹,自2021年至今,項目組已先后對亭山遺址、南山遺址、南山頭遺址等3個遺址進行規模不等的配合性考古發掘,目前已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例如,在亭山遺址片區,考古人員在北區發現土台北側建有臨水碼頭和祭祀坑,祭祀坑內歸置著各類器物、食物、木炭等祭祀儀式時的用品。該片區南區則發現建於人工台地之上的正南北向大型建筑基址,該建筑先挖基槽置地垘再立柱,基槽兩端加設柱坑,柱坑內墊置邊長50厘米至80厘米不等的漆繪方形木柱礎,這個建筑基址,當前被認為是高等級的禮制性公共建筑。

  南山遺址片區目前已發掘2萬平方米,考古人員共發現黃土台地三處,清理房址、水井、灰坑、灰溝、河道護坡、柱洞等2000處遺跡。據介紹,三處人工黃土台地,東西臨河並筑護坡,可分為南中北三個功能區。土台內部以規模不等的灰溝為界,分成若干小區塊。這些小區塊被初步認為是社會組織結構的基本單元或者功能性場所。此外,考古人員還在南山遺址發現不少陶器、原始瓷器、金屬器、竹木器等以及動植物遺存。

  徐新民說,亭山遺址群目前初步判定為東周時期大型聚落遺址,“應當是越國核心區的特殊功能區,或是越國都邑相關所在地。”目前的考古發現呈現了依山面海、河道縱橫的沼澤環境下,越國的社會組織結構、生業經濟、交通貿易、精神信仰等社會各方面內容,為研究越國提供了翔實的考古學材料,是全方位認知越國的基礎。“接下來,項目組將繼續有序推進該遺址群考古工作。”徐新民說。

  紹興市名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紹興聚焦文化遺存,健全考古前置和文物安全聯席會議制度,以“全城申遺”為目標,多舉措推進古城保護與發展工作。當天舉行的主題活動中,紹興古城申遺創新中心成立,33位知名專家加入紹興古城保護利用“智囊團”,為紹興古城踏上高質量保護與發展之路提供強大的支撐。

(責編:孫鵬、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