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浙江:“藍色循環”加速推廣

沿海縣(市、區)年內實現全覆蓋

胡靜漪、陳久忍、李筱盼
2024年10月22日08:47 | 來源:浙江日報
小字號

  2023年10月,浙江“藍色循環”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模式獲得聯合國環保領域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一年來,“藍色循環”模式加速推廣,從浙江走向全國。2024年6月,浙江和上海、江蘇的生態環境部門聯合簽署合作備忘錄,三省市將建立跨區域合作機制和海洋垃圾清理長效機制,共同守護東海環境。該模式也向山東、福建、海南等省份復制推廣,為我國沿海省份提供樣本。

  2024年7月,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印發《進一步復制推廣“藍色循環”經驗 加強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的實施方案》,計劃在年內實現沿海縣(市、區)“藍色循環”全覆蓋。截至目前,浙江已建成海洋塑料廢棄物收集點28個,覆蓋寧波、溫州、舟山、台州等沿海4個設區市13個縣(市、區)。

  眼下,模式起源地台州正“一地一特色”深入推進“藍色循環”試點建設,由椒江區搭建“一地創建,全省共享”的“藍色循環”數字化治理監管平台,黃岩區推進海洋可持續發展產業園建設,臨海市在白沙灣景區建設標杆示范小藍之家收集點等。

  作為項目發起方的浙江某科技有限公司,在台州開工建設廢棄漁網漁具再生工廠,同時將“藍色循環”模式復制推廣到山東和海南。“手機殼、T恤、辦公文具,這些產品都是從海上塑料瓶‘重生’的。”該公司運維總監方敏拿起一盒塑料粒子,掃描碳足跡二維碼后,向記者展示回收、轉運、再生等各環節的詳細信息。他介紹,有了區塊鏈做存証、國際機構做認証,這些海洋塑料吸引海內外企業高價回收再利用,“藍色循環”模式把曾經的治理困境變成了共富紅利。

  2023年4月,寧波某新材料有限公司打造了全省首個海洋伙伴環保艙項目,漁民投遞海洋廢棄物即可獲得“碳積分”,初步形成多元商業生態與循環信用體系。通過搭建數字追溯平台,項目也打開了海洋廢棄資源回收和高值利用的通道,並與文旅、公益、教育等多領域串連成長效生態價值鏈。2024年底前,寧波計劃在沿海縣(市、區)新建7個收集點,2025年繼續復制海洋伙伴環保艙項目,完善海洋垃圾收集網絡、海洋公益服務體系,到2027年全面鋪開“海塑廢棄物治理+”產業融合模式,培育“雙碳”產業。

  而在遠洋漁業大市舟山,政府將遠洋漁船垃圾處置與年度履約獎補發放挂鉤,並設置了漁船安裝回收設備的補助資金。接下來,當地將把相關工作納入“藍色循環”體系,打造遠洋漁業塑料廢棄物回收清運的樣板。

  浙江計劃從單一的廢棄塑料瓶向全品類的海洋塑料廢棄物拓展范圍。產業要盈利,就需形成規模效應。據悉,海洋中漁網漁具的產廢規模比塑料瓶大數倍,浙江挖掘和培育全品類再生企業,提升省內回收處置海洋塑料廢棄物的規模。當前,台州某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正在建設海洋塑料再生“藍色工廠”項目。針對廢棄漁網、蟹網、船繩等漁網漁具全品類,項目計劃年收集海洋塑料廢棄物2萬噸,生產再生粒子1.8萬噸,預計年產值約1億元。

  浙江還計劃健全制度體系,吸引更多社會主體加入“藍色循環”體系。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將組織開展“藍色循環”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標准、技術指南的研究和制定,推動大型企業、上市公司等有意願的企業積極踐行海洋ESG(環境、社會、治理),承建海洋塑料廢棄物收集點,吸納沿海群眾組建收集隊伍。

(責編:葉賓得、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