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設在研究院裡的委員工作室

金華武義著力構建“產學研”融合平台

2024年12月06日09:57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連日來,在浙江某保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車間裡,來自金華武義智能制造產業技術研究院的八人團隊正忙著給新開發的自動化生產線做調試,設備使用后預計可提升產能20%以上。“能夠獲得這些智力支持,多虧了委員工作室的幫助。”該公司相關負責人馬靖笑著說。

該公司是一家生產保溫杯的上市企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對人才需求極大。2023年,公司找到武義政協科技科協界的智能制造委員工作室,依托工作室人脈從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招聘了10名專業對口的畢業生,從事技術研發,然而不到一年,他們都辭職了。“我們開的工資不算低,但還是留不住人。”馬靖有些無奈。

“企業留不住年輕研發人員,實驗室的成果又很難惠及企業,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委員工作室的政協委員、武義智能制造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楊敬輝說。她通過走訪企業和詢問畢業生后得知,這些年輕人離職的原因是不太適應工廠氛圍,感覺自身融入度低,“對於有研發志向的人才,企業應該換種思路,不求所有、但求所在。”

2024年,楊敬輝以研究院為依托,通過招募、調配等方式建立了若干由機械工程專業人才組成的項目組,服務本土企業。項目組根據企業需求進行技術研發,設計階段一般在研究院裡完成,設備組裝、測試則放在企業進行,必要時吃住在車間,人跟著設備走。“團隊成員都是差不多年紀的人,很容易融入,而且也能發揮自身專長。”畢業不久的上海二工大機械專業學生余飛鴻幾經考慮,最后選擇了留在武義,研究院裡像他這樣的年輕人已有40多人。

“以前院企之間的合作多是大規模的技術服務,現在這樣的方式雙方聯系更密切,合作頻次也更高。”馬靖說,今年他們企業一口氣跟研究院對接了20多個合作項目,目前已完成5個。除了該公司,還有10多家本土企業也找上了研究院,尋求新合作。

2020年以來,武義和上海二工大合作創立智能制造產業技術研究院,辦公地點位於武義科技城,核心團隊成員共60人,包括院士2人、外國專家6人,博士及正高以上人員佔比30%。委員工作室進駐研究院后,依托高校的資源和科技城的便利,不斷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為地方賦能。

“將科研成果推向市場,把教育資源向社會敞開,這是我身為政協委員的職責。”上海二工大教授楊敬輝自擔任研究院院長以來便扎根武義。數年間,她帶著科研團隊和學生們跑企業,深入了解技術需求﹔利用晚上或周末為企業員工和民間人士提供培訓,推動繼續教育﹔打造浙江省新質生產力科普體驗館,引導本地中小學生了解前沿科技。

以平台聚能,讓人民政協人才薈萃、聯系廣泛的優勢得以發揮。數據顯示,這家委員工作室共為當地400多家企業提供智能化診斷服務,累計與企業簽訂項目合同80余項,達成合作金額超3500萬元﹔累計組織各類專業技能培訓近60場,參與培訓超2000人次。(李增煒)

(責編:葉賓得、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