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慈溪:田野裡“長”出跨年音樂會

跨年夜,當鄉村新地標遇上集市和音樂會,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2024年12月31日,夜幕降臨后的寧波慈溪市長河鎮大牌頭村“未來農場”,一場名為“田園和聲 音樂筑夢”的跨年音樂會激情開演,音樂、美食、文化……整場音樂會將傳統與時尚結合,讓每位到訪者都不虛此行,深深感受著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小村如今所散發出來的獨特魅力。
“誰說鄉下沒有夜生活?阿拉村也搞跨年迎新!”伴隨著激昂的樂聲,大牌頭村村民小張揮舞著手中的熒光棒感慨地說,“非常高興能在家門口看到這樣一場晚會,儀式感直接拉滿!”
當晚也是長河鎮大牌頭村第五屆“我們的村晚”。“以前我們都是在禮堂和廣場舉行‘村晚’,這次在謝老師的大力支持和傾情策劃下,我們大膽嘗試,將鄉村、音樂、集市和跨年元素進行融合,舉行了這場田園音樂會。”長河鎮黨委委員、大牌頭村黨委書記陳雪鋒介紹道。
陳雪鋒口中的“謝老師”不是別人,正是派駐該村的文化特派員,來自慈溪市文藝演出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謝杰鋒,他同時是慈溪市青瓷甌樂藝術團團長、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會員和浙江演出行業協會常務理事。
“在村裡,最喜歡大家叫我‘謝老師’,特別親切。”台上,謝杰鋒和村民共同演唱了長河民歌,又與大家進行了音樂知識問答。來到觀眾區后,他也沒閑著,而是忙著和“粉絲”們互加微信好友。他說,“長河是一個非常有文化底蘊的小鎮,來到這裡的半年裡,我和村子一起在進步和成長。”
作為一名市級文化特派員,謝杰鋒在2024年6月便在大牌頭村作了充分的前期准備。通過資料收集、實地考察和村民訪談,他分別對該村的文化、音樂資源以及產業環境進行調研,了解鄉村風貌和文化遺存,並調查了村民對鄉村文化的認知、對音樂的興趣及期望,對村裡的音樂人才資源、鄉村旅游發展等也進行了摸底,對音樂產業融合作了研判,分析音樂與鄉村旅游、農業、手工藝品等產業融合的可能性與潛力。
基於調研,謝杰鋒和他的團隊隨后確立了大牌頭村的“田園和聲 音樂筑夢”項目,旨在通過深入挖掘大牌頭村的鄉村文化資源,結合音樂的獨特魅力,推動鄉村文旅產業的創新發展。為此,謝杰鋒來村裡的腳步更緊更密了,從周末演出到文藝專家的互動,從專業秀場到村文藝團隊的組建、培訓和人員擴充,每一項他都傾力傾為,多方奔走協調。在夜幕降臨前的展演環節,氣勢磅礡的銅管樂隊、時尚潮流的電聲樂隊為晚會成功造勢引流,而這一切都來自於謝杰鋒手把手的指導和教授。
“鄉村文化活動不應停留在單純的自娛自樂上,而應該和本土產業結合,推動流量變現,實現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雙向奔富。”談到文化IP的話題,謝杰鋒提及最多的是“實現鄉村振興與文化藝術的深度融合”。
當天的活動不僅搭建了超炫的音樂舞台,還有琳琅滿目的傳統文化展示區、地道正宗的傳統美食攤,以及可以親手體驗傳統技藝的非遺體驗區。在這個集市上,從草編到老鼠糖球,從楊賢江紅色文創到面塑、剪紙,長河的獨特風情得以“一站式”展現。
文化和音樂交流碰撞,潮流與傳統交匯融合,主辦方用心打造了這場融合年味、鄉土味和文化味的“田園盛宴”。當晚的天氣雖然寒冷,但大家參與活動的熱情都很高,不時用手機或相機記錄下這好聽、好看、好吃、好玩的精彩畫面。
“我們文化特派員承擔著特殊的使命,要盡快讓鄉村出彩、出圈、變現。”謝杰鋒說。接下來,他將和團隊通過創意與創新的手段,設立音樂創作營,創作地方特色的原創音樂作品,吸引並培訓更多農村青年積極投身鄉村文化事業。同時,推動音樂藝術與鄉村旅游、農業等產業的融合發展,完成相關文旅衍生品的開發,形成文旅休閑消費相關產業的集聚,助力鄉村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