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龍泉:黑木耳“生金”記
走進位於麗水龍泉市八都鎮的黑木耳種植基地,白色的菌棒鋪滿田間,圓潤厚實的黑木耳挂滿菌棒。眼下,正值黑木耳的豐收季節,農戶正忙碌地採摘冬耳。
龍泉市擁有上千年的黑木耳種植歷史,作為南方最大的黑木耳生產基地和集散地之一,僅在龍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注冊的黑木耳企業(包含個體戶)就有845家,栽培面積達到1.6萬畝。
近年來,為貫徹浙江省委、省政府關於科技強農、機械強農的行動部署,進一步規范農業“雙強”項目管理,龍泉市實施黑木耳產業擴容提質行動,通過構建產業集群、深化技術支撐、強化利益聯結,實現經濟社會效益的雙重提升,催生山區共同富裕的新效應。
育良種 興菌業
“產業鏈越來越完善,種得也更放心。”吳宗平接過妻子手中剛採摘的滿筐黑木耳,再次將菌棒放回田裡。像他手中的這根菌棒,隻需要噴上水,再過幾天又可以進行新一輪的採收。
吳宗平和家人已經從事了19年的食用菌種植。從最初在偏遠自然村利用零散地頭種植黑木耳,到如今承包了30余畝土地進行大規模種植,種植規模從最初的5萬棒、10萬棒,發展為近兩年的20余萬棒。
農戶正在大棚裡採收黑木耳。人民網 程欣攝
“過去我們都是自己種菌,原料質量不穩定不說,前期拌料耗時也很長,並不適合大規模種植。”他說,現在隻需要將工廠“生產”的菌包一五一十地碼好擺在田裡,自己隻需要負責出菌管理環節,就能“坐等”收菌。這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節省了人力,還減少了雜菌污染率,保証了菌包質量。
此外,與往年不同,吳宗平今年選擇在大棚內種植黑木耳。作為全市5個設施化稻耳輪作試點基地之一,宗平家庭農場黑木耳基地今年新建了2000平方米的設施化鋼架大棚。“黑木耳生長速度明顯加快,上市的時間更早了,政府還能提供60%的補貼,這筆賬怎麼算都劃算!”吳宗平笑著說。
為了示范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宗平家庭農場黑木耳基地還承擔了黑木耳分段養菌、黑木耳品種對比等試驗示范任務。2023年基地還與黑龍江省農科院合作,引進了5個品種進行試驗種植。
同樣,為了儲備黑木耳品種、拓展食用菌的多元栽培,浙江世龍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與麗水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展開深度合作,經過3年的試種和5年的試驗示范,目前,“麗耳7號”已得到廣泛種植推廣。
企業加強菌種研發培育是龍泉市高質量發展黑木耳產業的有力體現。為了打造產業發展平台,當地建成了良種繁育基地,推進數字化、標准化、集約化菌種場建設,選准選優穩產高產菌種。此外,龍泉通過與省內外多家科研院校深度合作,開展黑木耳、靈芝等食藥用菌新品種引育,加快食藥用菌種質資源庫建設。截至目前,當地培育省級良種繁育基地1家、菌種場15家,實現年均生產原種超30萬包、生產種200萬包。
強良技 增動能
走進位於龍泉市塆頭區塊的浙江雙益菇業有限公司,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麩皮、米糠等混合而成的原料經機器攪拌裝入瓶中,再經過滅菌、接種、養菌等步驟,最終被制成菌包,實現周年化生產出菇。在這個日生產量高達5萬瓶的食用菌生產車間,僅需5名工人即可協助完成整個生產過程。
食用菌種植回報“短平快”,是增收致富的“法寶”,但其面臨的技術風險也很高。任何種植環節的偏差都可能直接影響農戶的收益。如今,工人隻需要在生產車間外的控制屏上輕輕一按,就能實現車間的自動通風、自動增濕和自動補光等,精准模擬食用菌最佳的生長環境,擺脫了過去食用菌產業完全依賴自然條件的局限。
食用菌種植工廠內的發菌環節。人民網 程欣攝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浙江雙益菇業有限公司專注於食藥用菌的生產和精深加工。公司董事長葉鬆梅表示:“我們利用現代化設備,最大程度地規避種植環節的風險,實現食用菌設施化生產、培育和全年均衡供應。”
接過父親手中的企業后,葉鬆梅不僅致力於做好第一產業,還積極拓展第二、第三產業。
“靈芝味較苦,消費者往往難以接受,我們就想到將其與咖啡結合,開發出一款‘靈芝咖啡’的養生飲品。”葉鬆梅告訴人民網浙江頻道,2021年,龍泉被列入浙江省藥食同源試點縣,雙益作為首批探索企業之一,緊緊抓住靈芝“藥食同源”的試點機遇,研發了新產品。今年,企業研發的靈芝壓片糖果在市場上受到歡迎。
龍泉市農業農村局食藥用菌服務站副站長葉曉菊表示,如今,龍泉市依托機械化智能化設備,推廣“黑木耳菌包機械化加工—自動化接種—智能集約化養菌”全鏈條社會服務模式,縮短育菌耗時,有效促進了黑木耳產業從傳統農戶分散生產向集約化加工轉型。
“目前正在籌建黑木耳養菌中心,預計明年7月就能進入試生產階段。”葉鬆梅表示,中心建成后將更好服務當地菌農,助推龍泉食用菌產業提質增效。
推良法 助增收
規整有序的地塊、擺放整齊的菌棒、一個個智能化系統……這是麗水竹垟畬族鄉金田村食用菌共富基地的真實寫照。田間一片歡聲笑語,農戶手上的活兒一刻沒停。“這個時間在家也閑著沒事可做,出來採採木耳還能賺些零用錢。”60歲的何美珍是金田村人,從黑木耳第一茬採收時便來到黑木耳種植共富基地打零工。
共富基地由“森旺菇業”與金田村低收入農戶合作建成,通過吸納當地低收入農戶投資入股,由“森旺菇業”投資建設,農戶在1萬元本金保底的基礎上,每年可分得企業分紅收益1000元。此外,竹垟畬族鄉人民政府開展“菜單式扶貧”服務,低收入農戶還能享受到每棒0.7元的補助,再加上務工增收,可為當地農戶實現多種渠道增收。
農戶正在採收黑木耳。人民網 程欣攝
龍泉市竹垟畬族鄉發展服務辦公室主任胡國桃介紹,今年,當地更是“化零為整”,由村集體流轉閑置田,建設成高標准農田,田地由小到大、由零變整,原先一畝地隻能放七八千棒菌棒,如今可以增加到1萬多棒。
“依托打造的高標准農田,菌棒下田甚至不需要人工介入,直接通過傳送帶擺放在指定位置,別提多省心。”胡國桃指著不遠處的田地,准備再開拓100畝土地,將其建設成高標准農田。
“片區抱團+龍頭企業+合作社+低收入農戶”項目共建模式,鼓勵低收入農戶投資入股,在本金保底基礎上增加企業分紅收益,並提供其優先務工權,實現村集體、企業、村民三方共贏。
金田村的食用菌共富基地是龍泉促進低收入農戶持續增收的一個縮影。今年龍泉新發展了171個黑木耳示范基地,每個基地可帶動1戶以上低收入農戶每年增收不少於1500元。今年三季度,龍泉市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16682元,同比增長13.6%。
龍泉市農業農村產業服務中心副主任葉慶勝表示,眼下,龍泉依托食用菌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和黑木耳全程機械化重點突破協同攻關等大項目實施,不斷推進龍泉食用菌產業向集約化、規范化、工廠化、標准化生產管理方向發展,助力群眾增收致富。(程欣、葉曉菊、楊苗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