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寧波唯一國家級放流平台啟用

張曉曦、金曉巍、蔣則蔚
2025年01月02日08:30 | 來源:中國寧波網
小字號

2025年元旦,在寧波市象山縣黃避岙鄉高泥村,寧波唯一國家級放流(放魚)平台——象山港放流平台正式啟用,並舉辦了2025迎新放魚活動。這標志著寧波市在海洋生態保護方面邁出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步,同時也是向東海送上的一份充滿希望與生機的新年賀禮。

象山,這片因海而生的土地,不僅承載著海洋的慷慨饋贈,也肩負起守護這一寶貴資源的責任。自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當地漁民就已開始自覺地休漁,實行增殖放流,以保護漁業資源。隨著1998年中國全面實施伏季休漁制度,象山決定舉辦首屆開漁節,將“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類自己”作為永恆的主題。從禁漁到開漁,再到今天的科學放魚,象山人民始終以實際行動表達著對海洋的敬畏與守護。

當天的活動中,來自社會各界的200余名嘉賓齊聚一堂,包括慈善企業家、科技文化專家、種苗養殖企業以及媒體代表等,共同見証了超過10萬尾大黃魚、黑鯛和黃姑魚魚苗被放入東海。放魚活動採取分批放魚與海上放流相結合的方式,確保了放流過程的安全性和科學性。

據了解,2024年12月,經農業農村部審核批准,位於黃避岙鄉高泥村的“象山港(西滬港)水生生物放流平台”(簡稱象山港放流平台)成為寧波市唯一的國家級放流(放魚)平台,也是全市最好的親海目的地之一。該平台佔地面積5000平方米,覆蓋水域面積達200平方公裡,為科學放流與海洋生態保護提供了堅實的物理支撐。

未來,該平台將以“科學放魚、公益護海”為宗旨,致力於打造高水平的社會放流(放魚)示范平台,利用好“國家級海洋漁文化生態保護區”的資源優勢,著力推進苗種培育、科學放魚與文旅產業的發展融合,充實海洋牧場,夯實“藍色糧倉”,並以此帶動文化創意、IP打造、親子研學等文旅產業的長效、常態化發展。

象山縣慈善總會為此專門成立了象山港放魚慈善基金,10家企業界愛心人士積極響應,成為基金發起人,目前已籌集資金超過100萬元。這些資金將專項用於支持科學放魚及海洋生態保護項目。活動當天,象山縣慈善總會負責人還向10位基金發起人頒發了榮譽証書,感謝他們對公益事業的支持。

當天,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張明珠和陳煉焦也特別為此次活動帶來了墨寶佳作,捐贈給公益護海行動。基金會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書畫作品,旨在吸引更多公眾加入保護海洋生態的行列中來。

上午11時30分許,隨著最后一尾魚苗躍入大海,此次活動圓滿落幕。象山港放流平台的啟動,不僅象征著象山縣在海洋生態保護上的新起點,更預示著這片土地將繼續以其特有的方式,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篇章。

(責編:葉賓得、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