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代表委員說丨周雲龍: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

張帆、程欣
2025年01月16日08:30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近年來,我國高校培養了大量的理工類本科生、研究生,為實現以制造業為基礎的科教興國戰略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在新時期,為建設更加完善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鏈條經濟,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浙江省政協委員、國科溫州研究院研究員、院長助理周雲龍。人民網記者 張帆攝

浙江省政協委員、國科溫州研究院研究員、院長助理周雲龍。人民網記者 張帆攝

今年的浙江省兩會,浙江省政協委員、國科溫州研究院研究員、院長助理周雲龍帶來了“進一步深化‘四鏈融合’ 推進教育科技人才強省建設”的提案。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他表示,高校不僅通過原始創新培養了大量的基礎人才,也在高能級平台打造、企業端應用人才供給方面發揮著基礎作用。但在走訪調研中,他發現,高校現有的教育、科技、人才供給體系在支撐新時代科技創新引領前沿產業發展方面,還面臨一些問題。

周雲龍認為,高校的育人體系、研究體系及評價指標更偏重原始創新指標,如論文和基金,而科技成果轉化更多是市場因素為主導,在目前教育及轉化體系下,高校與企業合作體系不完善,缺乏長期制度保障及激勵機制,不利於長期的戰略合作。同時,高校課程體系建設相較前端科技及產業滯后,畢業生在企業培養耗時耗力。應用型導師在與企業合作時也存在研究生團隊攻堅力不強、效率低、系統性積累弱等問題。

“希望由浙江省政府牽頭,爭取國家科學教育人才一體化試點省,探索科創育人新模式。”周雲龍認為,可以在高校排名、職稱評定、研究生學位評定等方面引入更多產業化指標,如第三方評價、專利轉化與融資,工藝創新與探索等指標試點改革評價體系﹔打通專業博士、碩士從事轉化類研究的招生機制、管理機制、評價機制,為高新產業、引領產業培養更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同時,建立企業高端人才到高校任教、轉化團隊深耕企業的人才流動機制、職稱評價機制、高校評價機制等,切實解決轉化人才數量不足、企業端對高技術人才需求的供需錯位等。

“還可建立高校、研究所、企業三方聯動的創新聯盟,打造高校、企業、新型研發機構與眾創空間、概念驗証、孵化與加速功能並存的創新生態圈。”周雲龍建議,首先,從制度上整合領域相近的企業、高校、研究院所資源,打造跨學校、跨領域的資源互補型研發基地﹔其次,建立企業、高校、工程碩士博士依托轉化類項目的培養體系,以企業研究院、院地合作科創載體(新型研發機構)為產業型研究生培養基地,構建穩定的育人生態和創新轉化生態﹔同時,建立金融與管理的一站式服務和管理平台,通過項目吸引龍頭企業合作、承接新產業,構建企業—高校深度綁定的協同創新機制、育人體系,全面打造以創新驅動的科技生態。

(責編:程欣、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