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探索“高鐵+”規劃編制 護航中小民營企業成長

湖州:22條要素保障新政為發展夯基蓄能

李華
2025年01月27日08:34 | 來源:湖州日報
小字號

  如何助力高質量“開門紅”、確保“全年紅”?土地等資源要素保障是關鍵。湖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發展改革委近日印發《關於強化資源要素“集成、創新、精准”助力高質量“開門紅”、確保“全年紅”的若干政策》,搶抓滬蘇湖高鐵開通的機遇,打造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金西翼。

  《若干政策》聚焦加強建設項目落地規劃支撐、加碼資源要素增量投放、優化用地審查報批、加力自然資源資產精准供應、加壓嚴守資源安全底線和政策紅線5個方面,出台了加強國土空間規劃統籌保障、迭代升級資源要素“蓄水池”、開展“重大產業、中小民營企業、鄉村振興”三大專項用地保障服務行動等22條新政。

  隨著滬蘇湖高鐵正式開通運營,金西翼轟鳴聲起。《若干政策》瞄准機遇,強化“高鐵+”空間要素支撐,探索“高鐵+旅游”“高鐵+住宅”的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構建“高鐵+營商環境”的服務保障體系。同時,聚力打造低空經濟發展高地,將低空經濟涉及的機場設施、空管設施、低空新基建等項目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

  規劃先行,保障加碼。近年來,湖州不斷加碼資源要素增量投放。《若干政策》明確,2025年,力爭不少於2000畝指標納入“蓄水池”統籌管理,重點保障“2+8”平台、八大產業鏈項目、中小民營企業、急需建設的重點民生和基礎設施以及主城區房地產等項目﹔爭取各類新增建設用地指標1.5萬畝以上,確保2萬畝建設用地保障項目落地﹔試點探索“林業標准地”改革,爭取使用林地定額4000畝以上。

  針對中小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難題,《若干政策》從用地保障入手,實施支持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用地保障專項行動,全年爭取1000畝專項新增建設用地指標,重點支持低空經濟、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地理信息等新質生產力中小民營經濟發展。

  與此同時,強化自然資源資產精准供應,推動發展向新向優。《若干政策》規定,在工業用地領域,全年供應工業用地佔出讓的土地總量比例不低於40%,新增工業用地實現100%“標准地”模式出讓等。

  此外,持續優化用地審查報批,以“跑起來”的審批速度為高質量發展增動能。2025年,將開展百大項目用地報批集中攻堅,爭取更多項目納入服務清單。推進“多審合一、多規合一、多驗合一”等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行建設項目用地批准和用地規劃許可合並辦理,對符合條件的重大建設項目控制性單體工程,在不突破用地預審控制規模30%的情況下,可申請先行用地。

(責編:葉賓得、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