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深化產才融合 聚力協同創新

卓越工程師加速賦能“智造寧波”

黃合、余復偉
2025年02月17日09:34 | 來源:中國寧波網
小字號

蛇年一開年,某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副所長朱良柱就抓緊推進金屬支撐燃料電池技術的研發。看著國內關於創新的好消息接踵而來,倍感振奮的他忙著在企業和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實驗室之間兩頭跑,“目前正處於第三代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產品的測試、反饋、優化階段,希望早點開發出性能更優、成本更低的不鏽鋼支撐燃料電池,為國內清潔能源的產業化出份力。”

一頭連著科研,一頭連著產業,越來越多像朱良柱這樣的卓越工程師,成為寧波這座制造業大市向智造轉型的關鍵力量之一。如果說實驗室需要解決的是“從0到1”,那麼,一個個工程技術項目、企業生產一線的卓越工程師則要在“從1到100”發揮關鍵作用,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新型工業化提供有力支撐。

2024年7月,浙江省經信廳、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省人力社保廳聯合印發《關於支持卓越工程師隊伍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試行)》,明確要貫通人才評價體系,推動人才評價與職稱體系接軌,加大卓越工程師實踐基地等平台支持力度。首批入選的浙江省卓越工程師培育支持對象中,寧波以105名的總量居首位,同年還入選1家省級卓越工程師實踐基地、1家省級特色產業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

首批浙江省卓越工程師培育支持對象之一的嚴旭豐,是寧波某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磷酸鹽研究所所長,主要負責技術戰略規劃制定和磷酸鹽正極及相關材料研發工作,幫助公司實現效益超3000萬元。其中,在新型聚陰離子鈉電正極材料(磷酸焦磷酸鐵鈉NFPP)方面,通過原材料選型及工藝優化,實現高壓實、高容量、長循環的平衡,達到了行業領先。

某科技(寧波)有限公司創始人許宗義則帶領團隊改進並定制先進的生產工藝設備,通過創新卷對卷雙面蝕刻、曝光技術工藝路線,攻克高精度金屬蝕刻等關鍵精密加工技術,生產工藝更加穩定,產業化效率更高,產品良率大幅度提升,並實現規模化穩定生產,基本達到國際先進企業對高端精密金屬掩膜版的最高標准。

“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傳統制造業同樣不能放棄。傳統產業通過科技創新引領、實現智能化轉型升級,同樣可以煥發出新質生產力。”朱良柱表示,自己作為從高校研究員跨界到產業賽道的“工程師”,一直相信寧波強大的制造力量,也相信其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立方面的巨大潛力。

著眼未來,久久為功。一系列關於卓越工程師培養的系統部署“組合拳”,聚焦“技術突破+產業需求+制度創新”,通過政策協同、機制創新、生態優化等抓手,在四明大地上悄然進行。

圍繞“361”現代化產業體系,寧波市積極搭建科教人一體化的協同創新平台,深化探尋人才賦能產業發展的路徑,特別是聚力100余家“大優強”培育企業、600余家單項冠軍企業及培育企業和360余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開展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卓越工程師,進一步推動四鏈深度融合。

學生從畢業到就業,隻需“跨過一條馬路”——在寧波工程學院前灣校區汽車學院,這樣的情況已是常態。作為國家級現代產業學院,其深度融入當地的千億級汽車產業,通過和行業領軍企業共建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探索數字化汽車產業卓越工程師“雙元制”聯合培養項目,抓緊培養產業急需、面向未來的工程技術類人才。

“學校以專業課為主,對社會實踐體系感知能力還沒那麼強,‘產業教授’正好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2024年,按照寧波市委人才辦、市科技局、市教育局聯合部署,寧波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鐵剛有了“產業教授”的新身份。到2027年,寧波市將選聘約300名“科技副總”和200名“產業教授”,以更為直觀的“產教融合”,共同培養行業發展急需的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目前,我們把以卓越工程師為代表的制造業人才培養專項納入全市人才自主培養體系,希望能充分發揮高校和企業的主體作用,建立具有寧波特色的工程師培養體系,激勵更多年輕人成為寧波高質量發展和創新型城市建設中的重要力量。”寧波市委人才辦相關工作人員說。

根據年度人才工作要點,2025年寧波市將支持行業領軍企業建設卓越工程師實踐基地,在首批挂牌的10個工程師學院基礎上,面向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產業領域建設2個卓越工程師學院、5個產業工程師學院,新培育卓越工程師100名左右。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