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給資金 給人才 給政策 給生態

杭州讓科創企業安心創業放心奔跑

朱晶晶、朱詩瑤
2025年02月18日08:30 | 來源:杭州日報
小字號

新春伊始,國產開源大模型DeepSeek成為科技創新奪目的亮點,並迅速賦能社交、汽車、醫療、物流等多個行業的智能應用。這股創新浪潮的背后,杭州的科創企業正迎來蓬勃的春天。開年后的杭州,平均每天誕生280多家企業,超過70件專利獲得授權,近1700萬元資金投向初創型科技企業。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活力四射。

連續3年居全球百強科技集群城市排名第14,創新能力指數排名居全國第4,科技金融指數居全國第3……在科技創新層面,杭州頻頻出圈。以深度求索、宇樹科技、游戲科學、雲深處科技、強腦科技和群核科技為代表的“科技新貴”們成為創新生態中的佼佼者。

杭州的創新活力不僅體現在數據上,更體現在完善的創新政策體系和不斷迭代的產業布局中。從率先提出“機器人+”到如今的人工智能產業,杭州始終走在前沿。之江實驗室的成立,為類腦計算、腦機融合、新型芯片、人工智能開源開放平台等前沿項目提供了強大支撐。與此同時,杭州規劃的AI產業園,已經形成了“算力基建—算法研發—場景落地”的完整生態,為創新企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創新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初創型科技企業常常面臨融資難題。為此,杭州專門成立了1000億元科創基金,為這些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同時,瞄准科技成果轉化難的問題,杭州搭建了一條技術轉移轉化的“高速路”。在杭州市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全國首個成果轉化領域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剛剛完成升級迭代,不僅能夠分析預測超9.6萬家企業的潛在技術需求30多萬項,還能將這些需求與科技企業的成果對接,為企業搭建起智能匹配的橋梁。

一直以來,杭州還致力於為創業者打造全方位、全流程的服務體系。

被稱為“杭州六小龍”的這6家企業成立時間不長,最長的13年,最短的僅1年半,平均7年,均為中小微企業。得益於杭州市積極優化商標注冊受理工作,這6家企業從初創之時就注重商標品牌的培育和保護。截至目前,它們在國內共申請商標總量為2227件,有效注冊商標1114件,海外注冊商標16件,覆蓋24個國家和地區。此外,杭州通過嚴厲打擊商標惡意注冊申請行為、推進注冊商標專用權保護,給它們營造了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截至2024年底,這6家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226件。

在簡化行政審批流程方面,杭州市市場監管部門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各項政務服務的高效辦理。接下來,杭州將大興科技、大抓創新、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實施“三個15%”科技財政政策。2025年,杭州還將投入10億元支持重大科創平台建設,投入49.9億元支持“三名”工程和高校建設,投入12.4億元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建設和科技創新,投入60億元支持人才引育培養資金。

同時,該市還要啟動“人工智能+”“數據要素x”和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三大行動,推動高能級科創平台矩陣進一步擴圍提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進一步迭代升級、現代化產業體系進一步攀“高”向“新”、創新創業體系進一步優化完善。

給資金、給人才、給政策、給生態,杭州為科創企業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而“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的服務理念,也凸顯出了杭州托舉創業者的滿滿誠意,讓他們能夠安心創業、放心奔跑。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