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月租350元,籃球場書吧全配齊
嘉興秀洲新義村:聚力打造務工人員的“幸福裡”

回首2024年,從組織聯建到產業聯動,從治理聯抓到服務聯辦,從人才聯育到成果聯享,一幀幀鮮活的畫面,讓嘉興秀洲搶抓機遇、借“機”騰飛,以全球航空物流樞紐建設為牽引,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制造強區建設的道路愈加寬闊,中國式現代化秀洲新篇章的建設圖景徐徐展開。
“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空調、衣櫃、衛生間、熱水器都有,上班通勤也隻要十來分鐘,這樣租房也太省心了!”在嘉興國家高新區(高照街道)新義村,一幢幢聯排小樓整齊林立,房前藍色的“藍領公寓”標牌格外顯眼。小周是嘉興某科技公司的員工,目前正租住在此。
藍領公寓外景。秀洲區委宣傳部供圖
新義村是秀洲區異地自建開放式居民小區,兩年前這裡還面臨著外來務工者“租房難”、本地村民“增收難”、基層干部“管理難”的問題。而如今,從“難管理”到“幸福裡”,新義村正以黨建引領破局之勢,蹚出了一條“資源盤活+基層善治”的共富新路。
新義村的故事,始於一次“資源錯配”的破解。這個位於嘉興國家高新區腹地的拆遷安置村,218幢自建小樓中住著1803名本地村民和8000余名外來務工者。彼時,散租帶來的消防隱患、環境臟亂、租金不穩等問題交織,村民抱怨“房子租不出價”,企業頭疼“員工住宿成本高”,基層干部更是忙著應付矛盾糾紛。
一次大膽探索帶來了轉機。2022年,新義村黨員干部在走訪周邊企業時,敏銳捕捉到了企業和村民之間的供需錯配。
新義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許海峰回憶:“新義村出發到某玻璃公司騎電動車僅10分鐘,到光伏科創園僅5分鐘。村裡人的房子單租也是租,打包一起租給企業也是租。”
那麼,什麼樣的方式租出去,能讓村民賺得多,住進來的人也好管理?
村干部們反復琢磨,要利用好“村企聯建”機制——新義村向村民回租房屋,統一標准裝修改造,按照“通勤短、房型多、配套全”標准打造“藍領公寓”,再打包租給企業,精准掌握企業員工租房需求,實現供求匹配。
藍領公寓內部裝修。秀洲區委宣傳部供圖
村“兩委班子”帶頭騰房改造,黨員戶率先交出鑰匙打造樣板間,村集體成立專業租賃公司全流程兜底,企業黨組織同步建立“安居需求清單”……這種“組織搭台、三方唱戲”的模式,讓藍領公寓首批5幢公寓在2022年11月快速落地、投入使用。
平均單人每月租金350元左右,企業補貼后員工實際僅承擔100元左右。村民沈正光是藍領公寓的房東之一,他也算了一筆賬:“過去散戶租房,維修、管理都需要我們操心。現在交給村集體統一出租,每年淨收八九萬元的租房收入,還不用操心管理。”
消息傳開,60余戶村民主動加入改造,41幢公寓陸續投用,608間住房解決了1600余名產業工人的安居需求,讓他們實現“下樓上班、上樓回家”。
從“農房”到“公寓”,不僅是物理空間的改造,更是一場治理能力的升級。
新居民大量涌入后,管理難題接踵而至。新義村引入“市域社會治理大腦”平台,樓道智能監控、電瓶車公共充電樁、智慧消防系統等科技手段齊上陣,實現入住信息“一屏統管”、安全隱患實時預警。
硬件升級之外,人文關懷悄然浸潤。木屋集市美食飄香,籃球場喝彩不斷,共享客廳裡讀者埋頭閱讀……“10分鐘生活圈”讓新老居民從“陌鄰”變“睦鄰”,來自天南地北的務工者也找到了歸屬感。村黨總支還牽頭組建志願服務隊,企業黨員帶頭參與環境整治、政策宣傳,曾經的“租客”成了社區治理的“生力軍”。
一組數據勾勒出這場探索的豐碩成果:村民每年租房收益增加2萬元,平均租房收入增幅達20%,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增長近60萬元﹔周邊企業降低在外租房超200萬元的成本﹔村消防安全事故發生率降低30%,矛盾糾紛發生率降低18.7%,治安事故發生率降低25%。
“藍領公寓帶來的不僅是經濟賬,更是治理賬、民心賬。”高照街道黨建辦主任楊興興介紹,如今藍領公寓的相關服務工作還在進一步精細化:2025年,新義村將建設集家宴中心、共享食堂、文體中心、居家養老於一體的“藍文化谷”﹔更多企業加入“村企結對”,組建房屋租賃公司后為村民提供保潔、物業等10多個就業崗位,平均每個崗位為村民增收3萬余元﹔數字化管理平台接入秀洲區網格系統,為基層治理注入長效動能。
站在新義村,產業園的燈光與公寓窗影交相輝映,恰似一幅產城融合的現代畫卷。從“治理窪地”到“幸福樣板”,在這裡,閑置資源活了,企業負擔輕了,百姓腰包鼓了,新義村的探索揭示了一條朴素真理:發展的答案,藏在“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初心裡,藏在“先鋒引領、破立並舉”的擔當中。
村干部走訪企業、動員村民,黨員戶率先騰房改造﹔企業黨組織主動結對,將員工需求轉化為共治動力﹔網格黨員扎根一線,用腳步丈量民情,用技術賦能治理……正是這些“先鋒紅”與“科技藍”“生態綠”的交織,讓資源盤活、治理升級、民心凝聚的每一步都走得穩健扎實。
“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楊興興道出深意。在黨建引領下,新義村以“小社區”激活“大發展”,用“共建共治”打通“產城融合”,為高質量發展寫下生動注解。當改革溫度遇見科技精度,當個體奮斗融入城市脈動,秀洲區正以“藍領社區”為支點,撬動產城融合、城鄉共富的無限可能。(陳佳、史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