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沉睡”資源 嘉興桐鄉12余畝“閑散地”變身智慧羊場

“老費,你們處理好的羊糞有人聯系來買嗎?我給你找好了一家。”2月18日上午,嘉興桐鄉市河山鎮五涇村黨委書記張國強來到村裡新建成的生態羊場,幫助羊場負責人費阿二協調解決生產經營上遇到的難題,當他得知羊場往外運輸的道路有破損,立即表態,“我馬上聯系施工隊,盡快修修平整!”
這處羊場並不普通。兩棟現代化鋼架大棚的外形,乍一看,還以為是蔬菜基地。靠近一點,此起彼伏的“咩咩”聲,才讓人知道是養湖羊的地方。
正好遇到小羊喂料的時間,現場卻見不到一個工人。隻見一台電動撒料車在羊圈裡走了一圈,就把飼料送到了小羊跟前。小羊渴了,便走到自動飲水碗邊,碰一下開關,清凌凌的水就流出來了。
智慧元素無處不在。每隻小羊的耳朵上都挂著一隻橙色的電子耳標,隻要掃描二維碼,小羊每天的進食量、體重變化以及疫苗接種記錄等信息一目了然。
此外,羊舍還配有風控系統調節溫度,冬季卷帘保溫、夏季風機排熱等,這讓養了30年湖羊的費阿二感慨萬千,“之前我租的老式羊場養羊,每天天不亮就要起來拌料、喂羊,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痛。現在我完全可以當甩手掌櫃,省力又省心。”
臨近晌午,羊場裡,900多頭湖羊活蹦亂跳,接下來,還有1700余隻小羊將陸續入住這裡。屆時,村裡稻草秸稈以及500多畝桑樹地的桑葉也將充分利用起來,成為湖羊的飼料,既節約成本又生態環保。
“桑葉飼羊,羊糞沃土,土育果蔬稻谷,這樣農民的土地就會越來越金貴。”火熱的勢頭,讓張國強喜笑顏開,他說,“總算把這塊閑散地盤活了,不僅養羊產值能達到600萬元,我們村集體經濟也能增收25萬元!”
原來,這處佔地12余畝的生態羊場,曾租給人養鴨,后來鴨棚拆除后就一直閑置著,這讓張國強很是犯愁。他在得知這塊地不屬於永久基本農田后,便積極向桐鄉市級部門爭取政策和項目,在桐鄉市河山鎮相關部門等協調下,這塊地最終轉化為設施農用地,張國強又向桐鄉市農業農村局爭取到湖羊養殖場的項目,投資近900萬元建成了這個現代化羊場,最終盤活了這處“沉睡”資源。
“閑散地”變成“香餑餑”,這樣的轉變在桐鄉不斷上演:五涇村靠近河山工業園區,附近工人租房需求旺盛,村裡便把靠近工業園區的集體用房重新裝修,第一批租出去8間房子,年增收數萬元﹔一處小學教學樓廢棄多年,村裡找人對其修繕改造再對外出租,每年租金就提高了15萬元。張國強算了一筆賬,“通過盤活這些沉睡的資源,至少給村集體經濟增收30%以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