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丁師傅調解工作室入選省級樣板

寧波江北:一間調解室撐起15萬名工人權益

2025年02月19日16:19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一間20平方米的工作室,如何成為15萬名建筑工人的“權益守護站”?寧波江北區甬江街道的丁師傅調解室給出了自己的“解法”——憑借“四穩三急”工作法、覆蓋3300個班組的“大數據預警”以及普法和調解雙管齊下的策略,該調解室實現了99%的調解成功率,入選浙江省基層勞動關系公共服務樣板站點。

位於寧波市建筑勞務產業園一樓的丁師傅調解工作室內,小小的房間挂滿了錦旗。該工作室調解平台由寧波市江北區司法局、區總工會、區人社局和甬江街道聯袂打造,已累計服務22家建筑勞務企業、15萬名工人,受理案件超500件,涉案金額2000余萬元,成為全省建筑行業勞動關系治理的“模范生”。

“將‘楓橋經驗’融入建筑工人維權,用數據預警防患於未然,丁師傅團隊為基層治理提供了‘可復制、能推廣’的創新樣本。”甬江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甬江街道供圖

丁師傅調解室。甬江街道供圖

工作室的發起人丁文俊原本就是建筑勞務行業的從業人員,他表示,“很多時候,一杯熱茶、幾句鄉音就能讓雙方冷靜下來,這樣就避免了很多矛盾糾紛。在園區裡構建起和諧的工作環境,也能影響到更多的建筑工人。”

在99%調解率的背后,是丁師傅調解工作室獨創的“四穩三急”工作法:用重大矛盾糾紛“穩評估”、歷史積案“穩梳理”、政策空白“穩應對”、集體糾紛“穩處置”的“四穩”筑牢底線﹔用突發事件“急介入”、集體上訪“急調解”、暴力沖突“急制止”的“三急”快速響應。

針對建筑行業糾紛多發的特點,調解室還構建動態監測數據庫,覆蓋園區3300個施工班組、15萬名工人,實時追蹤薪資發放、合同履約等關鍵指標,通過AI算法識別“高風險企業”,提前3個月預警介入。

“系統曾提示某企業連續兩月延遲發薪,我們立即約談負責人,趕在工人聚集前結清欠款。”數據組負責人介紹。此外,調解室開發“雲端調解艙”,工人掃碼上傳証據后可視頻連線律師,跨省糾紛處理效率提升60%。

調解室堅持“調防結合,以防為主”的策略,持續唱響江北區“我調解我普法”品牌,如開展“工人說法”擂台賽,用案例劇普及勞動法﹔定期邀請法律專家培訓調解員,提升依法調解能力﹔公示法律服務內容、調解員聯系方式,讓工人“求助有門”﹔與甬江司法所組成普法志願者團隊進企業宣傳“我調解我普法”品牌和涉企法律法規等。園區內某勞務公司負責人表示:“現在工人懂法、企業守法,用工糾紛減少了三成。”

從寧波江北人力資源產業園到寧波市建筑勞務產業園,站在升級創新的2.0新起點,調解室計劃進一步拓展服務半徑,與外賣、快遞平台合作,為新就業群體定制維權通道。同時,計劃與杭州、溫州等地共建調解聯盟,共享“大數據+三級調解”模式,並打造“法治生態”,開發“勞動關系健康指數”系統,為企業提供用工風險診斷。

從工地糾紛的“滅火隊”到勞動關系“防風險”的先行者,丁師傅調解室用20平方米的空間,詮釋了企業行業間人民調解的大智慧。在這裡,法律條文與人間煙火交融,科技賦能與傳統匠心並重,織就了一張守護勞動者權益的“安心網”。(吳天雲、羅秋玲、黃華匯)

(責編:葉賓得、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