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湖州:以科創之鑰開啟未來之門

《關於加快建設創新湖州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的實施方案》出台

徐震
2025年03月16日09:20 | 來源:湖州日報
小字號

  湖州日前出台《關於加快建設創新湖州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的實施方案》,其中提出未來目標:到2027年,全市科技創新能力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到2030年,湖州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長三角科創樞紐城市和全國人才創新創業理想城市全面建成,湖州成為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的創新型城市和先進制造業基地。

  “當下,科技創新已成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城市之間的比拼愈發激烈。”湖州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方案》正是為未來科技創新謀篇布局,全力塑造湖州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科技創新產業創新需要深度融合。《方案》提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科技領軍企業”梯次培育機制,推動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科技企業集群。同時,深化企業主導的產學研融通創新,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高校院所聯合攻關,解決產業共性需求,推動企業牽頭重點科技項目佔比80%以上。在建立市場導向的成果轉化機制方面,《方案》提出,實施科創平台“伙伴計劃”,建立“平台+高校+企業+產業鏈”結對合作機制等舉措。

  當下,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未來產業成為焦點。《方案》提出,聚焦人工智能、先進能源、北斗智駕、精准醫療、低空經濟、前沿新材料等重點方向,建立“四個一”培育機制,即一家牽頭單位、一個科研平台、一支專項基金、一批應用場景,爭取國家、省重大生產力在湖州布局,加快形成具有湖州辨識度的未來產業。

  一艘艘科技“艦艇”如何成為“產業集群”?《方案》提出,建設南太湖科創走廊、推動高新區創新能級躍升、打造長三角未來技術導流區。具體路徑上,提出推動“上海研發+湖州制造”模式,建立創新券通用通兌、科研設施開放共享等機制,共建長三角高校技術轉移聯盟,深化與張江高科、臨港集團等合作,共建滬湖產業合作園區,打造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金西翼”。

  科創種子的孕育,需要更適宜的“土壤”。《方案》提出,將構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貫通機制,有效破解人才流動的瓶頸制約,淡化戶籍、社保等要求,強化相關要素保障和配套政策支持。同時,建立人才“編制在高校、科研在平台、轉化在企業”的“雙融雙聘”模式。同時,對重點高校院所及創新型企業賦予人才認定自主權。

  在強化創新要素供給上,《方案》提出,整合總規模不少於200億元的新質生產力基金,吸引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同時,建立重大科技項目要素保障聯審聯批機制,面向新質生產力項目用地需求,探索推行新型產業用地供給﹔對符合產業發展導向的高科技、高成長性項目,通過“單獨供”予以保障合理用地需求。

(責編:葉賓得、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