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項目入選浙江省充電基礎設施高質量典型案例 數量全省第一
杭州將建設公共充電設施3750個

杭州新能源汽車充電正變得越來越方便、高效。近日,浙江省能源局發布了《2024年度浙江省充電基礎設施民生實事項目高質量典型案例集》,杭州市7個項目入選,數量位居全省首位。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增長,杭州持續高質量推動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據統計,全市共建成公共充電設施4.5萬個,城市面狀、公路線狀、鄉村點狀的城鄉一體化公共充電基礎網絡已基本形成。
“特別是圍繞住宅區、辦公區、工業中心、商業中心、休閑中心等重點區域,我們積極引導企業投資建設中大型充電項目,全市超過20個充電設施的充電站已達328個。”杭州市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例如,上榜省高質量典型案例的上城區筧丁路光儲充超充站配置充電設施148個,構建了“光—儲—充—放—換—檢”一體化服務體系,既盤活了低效用地資源,也為新能源車輛提供了多元化服務﹔余杭區良睦路“光儲充換”充電站配置充電設施46個,依托智能管理系統實現光伏、儲能、充電設備協同調度,形成局域虛擬電廠,同時配套建設零碳小屋與自助洗車區,集成休息、餐飲、充電、洗車等多種便民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快充設施已經覆蓋杭州市全部高速服務區,部分站點配置180千瓦功率以上的超充槍,單槍最大功率可達600千瓦,充電速度大幅提升。
此次上榜的就有滬昆高速蕭山服務區液冷超級快充站。該快充站配置了充電設施32個,針對高速服務區車流密集特點,站內4個600安培液冷超充設備支持“一秒一公裡”極速補能,通過大功率快充技術可以顯著縮短等待時間,有效緩解長途出行充電焦慮。
聚焦居住區和鄉村地區等薄弱區域,全市也已在577個小區、760個行政村建設了充電站。建德經開新能源綜合供能站(光儲充換電動重卡站)位於建德市下涯鎮施家村,是杭州市首個鄉村地區光儲充換電站,配置充電設施78個,既能重點服務商用重卡電動化轉型,又可以為周邊居民及過境車輛提供充電服務﹔拱墅區朝暉街道公共充電站則是結合老舊小區改造,通過統一規劃、建設、運營,形成覆蓋街道5個小區的智能充電網絡,破解老舊小區充電設施建設難題。
還有不少多功能的高質量充電站在杭州落地。上榜的蕭山區亞運村充電站是浙江省首個實施“車網互動”的項目,電動車不僅可以從電網獲取電力充電還能將車載電池中的電能反向充電給電網﹔臨平區雪海路停車場新建充電站“停車+充電”的服務場景深受市民歡迎,500米服務圈覆蓋了婦保醫院、公安局及多所學校、社區,滿足居民辦事、就醫時的充電和停車需求。
當充電樁建設數量大幅增長,充電設施運營服務質量也要跟上。
2024年以來,杭州建立了全省首個充電設施建設運營企業等級評價機制,從企業規模、服務質量等多維度開展綜合評價,對獲評等級高的企業予以上浮獎補資金的考核激勵,有效引導企業提升建設規模、提高服務水平,推廣光儲充一體化、大功率充電等新技術應用。同時,還迭代升級市級充電設施監管平台,新增項目備案、異常監測、資金申報等6大功能模塊,實現從建設、運營到績效評價的全周期閉環管理。
充電設施網絡還將繼續加密。例如,西湖區首個智慧“光儲充檢”綜合充電場站——梧桐路“光儲充檢”智慧能源綜合示范超級充電站計劃於4月2日正式投入運營。該充電站共設有64個充電車位,每台智能充電樁還具備了新能源電池檢測功能,充電滿3分鐘即可生成電池檢測報告,確保每輛新能源汽車充電和用車安全。
“今年,杭州還將建設公共充電設施3750個,其中農村地區1450個。我們將加強統籌謀劃,進一步構建和完善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服務網絡,讓市民百姓的‘充電焦慮’逐步變為‘充電自由’。”杭州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