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嘉興桐鄉深挖“春日經濟”潛力 激活消費新動能

朱靈潔、呂兆元
2025年03月31日08:40 | 來源:嘉興日報
小字號

又是一年春好時,跟隨著春天的腳步,人們紛紛走出家門,走進鄉村,賞春花、踏春游,春日裡的嘉興鄉村,正展現出強大的消費活力和經濟潛力。

這兩年,嘉興傾力打造“江南四季·村游嘉興”鄉村旅游品牌,圍繞農業強基、文化鑄魂、旅游致富,持續推出野火飯、採摘季、品美食等特色主題活動,為鄉村旅游市場注入了勃勃生機。

野火飯,是嘉興人的“春季限定”美食。這鍋讓人惦念的飯,在桐鄉“燒”出了不少“名堂”。

這兩天,桐鄉市崇福鎮店街塘村的藝朵野火飯基地一開業就火了,訂單已排至下個月。“最大一單300人,月底分批過來。”基地負責人童琳說,等村咖開出來后,將吸引更多年輕人來打卡。

記者了解到,在桐鄉76個鄉村休閑旅游業態中,含野火飯場景的佔九成,野火飯已成為桐鄉鄉村旅游的“爆款”,2024年更是取得了“一碗飯燒出兩億元”的亮眼成績。

3月29日上午,“江南四季·村游嘉興”鄉村旅游主題活動暨桐鄉市野火飯生活季在崇福農創園啟動,來自桐鄉各鎮(街道)的11個村在現場展開了一場野火飯廚藝大比拼。

“蹭”著野火飯自帶的強大流量,現場同步擺起了“野火飯主題集市”,市民游客不僅能嘗到臭豆腐干、蘿卜絲餅、定勝糕、杭白菊飲料等桐鄉特色美食,還能看到核雕、藍印花布、歷本袋、繩編等傳統技藝和文創手工。

為持續擦亮野火飯這張“金字招牌”,啟動儀式上,桐鄉創新推出了能為野火飯“引流”的“新法寶”——內含25個野火飯基地的2025桐鄉野火飯鄉村休閑游“護照”。憑這本“護照”,游客可以採用拼團的方式享受一年4次野火飯兌換服務(嘉興本地游客也可一次性兌換一鍋野火飯)。

“我們還專門注冊了‘野火飯’公用品牌商標,編制了《野火飯制作指南》(地方技術性規范),進一步促進野火飯品牌化發展,讓桐鄉野火飯這個IP燒得更旺。”桐鄉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深挖“春日經濟”潛力,在桐鄉,除了“春季限定”野火飯,“清明軋蠶花”這一春季裡的民俗,也從一個單純的傳統文化活動,成為當地重要的文旅吸引點。

3月29日,嘉興市“禮堂一嘉人·四時‘美’相逢”活動暨第九屆桐鄉市“清明軋蠶花”民俗會在河山鎮八泉村如約而至。

值得關注的是,本屆活動創新推出春日主題矩陣,設置了“春游”“春集”“春賽”“春宴”“春福”“春學”“春樂”等“春”系列活動,通過場景重構與創意表達,讓蠶桑文化在新時代“活”起來,不斷解鎖沉浸式鄉村旅游消費新場景。

“春宴”上,以馬蘭頭、螺螄、甜麥塌餅、蠶豆等時令風物為媒,將田野的饋贈化作餐桌上的詩意,讓市民游客從味蕾深入感知江南春日的鮮活。挑春水、猜春耕、印春景……農耕文化活動趣味橫生﹔做花箋、折蠶花、DIY氣球花……童聲笑語與春天交織成詩。

“我們在大城市沒見過這麼熱鬧的鄉村文化活動,這一趟來值了!”得知村裡還新推出了蠶桑農遺研學課程,來自上海的游客徐濤和家人定好了下次的出行計劃,“明年我要提前報名,讓孩子體驗一下悠久的蠶桑文化。”

“河山鎮素有‘蠶桑之鄉’的美譽,自南宋以來,居民世代以植桑養蠶、繅絲織綢為業,形成了豐富的蠶桑文化。”據派駐八泉村的省級文化特派員顧興國介紹,通過開發研學課程、設計研學路線,八泉村在持續提升本地居民與外地游客對蠶桑文化的認知與興趣的同時,也進一步推動了文化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實現了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鄉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和根基,也是孕育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沃土。桐鄉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嘉興地區唯一入選省級鄉村旅游“五創”行動(產品創牌、環境創優、文化創新、運營創效、模式創造行動)的試點,桐鄉將繼續深植鄉村旅游文化基因,催生鄉村文旅新業態新模式,通過農文旅融合鋪就和美鄉村致富路,讓越來越多的鄉村“有景看、有人來、有錢賺、有活干”。

(責編:艾宇韜、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