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棟樓裡托起“老小”幸福
台州路橋打造家門口“朝夕服務圈”

3月20日上午10點半,台州市路橋區新橋鎮華章村鄰裡中心飄出陣陣飯香。一樓老年助餐中心裡,紅燒肉、油燜大蝦、番茄炒蛋等菜肴整齊擺列,老人們正有序排隊取餐。依托村社補貼,一些低保、特困老人最低隻需支付2.5元就可以買到三菜一湯﹔循著童聲登上二樓,托育中心的老師正帶著孩子們做游戲。
近年來,路橋區聚焦“一老一小”重點人群保障和關愛需求,通過整合村社公共空間資源,探索黨建引領“朝夕相伴”雙齡共養模式,全力打造“家門口”雙齡共養綜合體。
養老托育雙管齊下
今年80歲的陳春領患有眼疾,行動多有不便。自從老年助餐中心開設以來,這裡便成了她的食堂。“味道都很好,孩子們忙,現在歲數大了,一個人燒菜不方便,這裡提供的服務真是越來越好了。”陳春領說。
據悉,為了重點解決高齡、空巢、獨居、失能、困難老年人,兼顧其他老年人“吃飯難”問題,新橋鎮通過建設老年助餐中央廚房,採取“中央廚房+助餐點+送餐入戶”助餐模式,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的助餐服務。
“老年助餐中心通過‘五補’機制,科學規劃送餐路線及時長,設置兩條送餐路線,發揮黨員、志願者、村社干部的力量,目前已實現全鎮13個村社的送餐入戶。”路橋區新橋鎮組織委員陳先增說。
位於二樓的新橋鎮托育中心於2024年9月份開園,總面積900平方米,擁有學習區、游戲區、閱讀區等空間,目前,共招收近90名學生入園。“課程設置充分貼合幼兒成長需求,涵蓋美術繪畫、動手實踐及家校合作等方面。”新橋鎮托育中心負責人鄭艷婷介紹。
開園以來,托育中心提供多樣化托管服務,包括免費臨時托、周托、日托及晚間臨時托,以滿足不同家庭的需求。“現在入托的小朋友基本來自周邊村民家,近一點的走路5分鐘就能到,遠一點的騎電瓶車10分鐘也能到,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家門口’專業的托育中心。”鄭艷婷說。
盤活空間激發服務效能
2023年,新橋鎮改造華章村老年活動中心,在原址上新建並啟用鄰裡中心,探索“一站式養老”模式,以“老有頤養、幼有善育、青有所為”的理念打造未來鄰裡場景。在這裡,養老與托育不僅實現空間上的聯合互融,也將實現就餐食堂、教育娛樂、醫護設備、管理人員等資源的融合互補。
“如何利用好村社的黨群服務中心陣地,一直是我們關注的重點。目前,雙齡共養綜合體運轉良好。接下來,將在上級精心指導下,進一步深化陣地建設,提升服務質量,為更多老年人和幼兒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陳先增說。
近年來,路橋區針對養老、托育各自為戰、陣地重復建設、服務資源既緊缺又浪費等瓶頸問題,創新打造“朝夕相伴”老幼共融服務品牌,在新建、騰挪、改造一批黨群服務中心,推進集康養照護、托幼托育、文化教育等復合型陣地建設的同時,結合老舊小區改造、新建小區配套設施建設,對樓棟架空層、物業用房、樓道等小區“邊角”進行微改造,精心推進兒童之家、鄰裡食堂、文化廣場等陣地建設。
“我們將聚焦於‘一老一小’的高頻需求,充分利用黨群服務中心的平台優勢,深入推進雙齡共養綜合體建設。同時,加大政策集成力度,引入第三方專業養老托育機構,開展‘四季同行、老幼共融’的服務活動,使黨群服務更加貼近群眾。”路橋區委組織部副部長繆艷表示。
截至目前,路橋區已打造21個“朝夕相伴”雙齡共養服務綜合體,覆蓋61個村社,惠及老人2.03萬人、嬰幼兒3100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