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台州路橋:“文藝輕騎兵” 好戲送到家

王恩興
2025年04月15日08:29 | 來源:台州日報
小字號

  4月12日,台州市路橋區路橋街道丁岙村文化禮堂,街道的“文藝輕騎兵”們來到村裡,吸引了附近村民前來觀看。盡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的越劇、充滿活力朝氣的舞蹈……精彩的表演贏得陣陣掌聲。

  文藝到基層,溫暖進心田。路橋區以“建好隊伍+立高標准”“注重管理+優化培育”“精選點位+全面巡演”“加強宣推+保障經費”的“4+”機制,打造“藝”路芬芳·路橋區“文藝輕騎兵”分隊+10支鎮(街道)小隊的二級貫通機制,讓“文藝輕騎兵”奔赴群眾、走進群眾、滋養群眾,打通優質文藝資源直達基層的“最后一公裡”。

  精准銜接,抱團發展聚合力

  日前,在桐嶼街道小稠村文化禮堂,作為該村文化特派員的章雲燕向各鎮(街道)的舞蹈隊伍代表及文化工作者講解舞蹈動作。

  “我們鼓勵各鎮(街道)‘文藝輕騎兵’隊伍積極創排特色節目,培樹隊伍品牌。”路橋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徐瑋瑋介紹,章雲燕深耕群文工作30年,因此他們發揮其優勢,將廣場舞作為桐嶼街道“文藝輕騎兵”的特長節目。

  路橋區以文化特派員、文化館干部、文聯及其下屬協會、民間藝術團體、藝術類教師學生、鄉村文化能人等作為“文藝輕騎兵”骨干基礎,積極吸納“三有”(即有情、有才、有閑)人員加入,確保每支特色隊伍都有骨干力量。

  與此同時,路橋區建強創作聯盟,將文化特派員作為各支隊伍的指導員,定期與台州亂彈劇團、鄭岩濱理論宣講名師工作室、文廣旅體局等專業人才開展創作研討,以創作聯盟的形式,搭建起文藝作品創作、打磨、交流的平台。

  在創作聯盟的助力下,路橋區由文化特派員領銜創作的戲曲小戲《情系姜湯面》、舞蹈《暖暖的姜湯面》、音樂《碧海潮生》等多部作品在2024年浙江省群文賽事中獲得好成績。

  精准發力,做優保障強體系

  4月26日,良一村老年人公寓﹔4月27日,新路村文化禮堂……翻開路橋街道的“文藝輕騎兵”計劃安排表,每逢周末,是“文藝輕騎兵”們最忙碌的時間。

  為更加靈活精准對接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路橋區以實踐中心、文化禮堂和實踐站作為“文藝輕騎兵”的根據地,在有條件的地方增加基礎設施完善、輻射周邊村民廣泛的文化禮堂為“文藝輕騎兵”之家,作為定點演出場地。2024年先后確定1個區級和10個鎮級“文藝輕騎兵”之家,開展演出50多場,輻射周邊村民3萬多人。

  “以各‘文藝輕騎兵’之家點為圓心,以車程15分鐘為半徑,打造‘15分鐘外送節目清單’,真正把精彩演出送到群眾家門口。”路橋區委宣傳部文化發展改革科工作人員說。

  路橋區還創新管理模式,全力打造為人民而歌的“文藝輕騎兵”,並整合文廣旅體局、文聯等部門的文藝賦美、下鄉演出、南官藝享、文化走親、文化禮堂活動經費等,通過“以演定補”的形式,保障“文藝輕騎兵”演出活動經費。

  精心會演,多元陣地添活力

  2024年一年時間,螺洋街道鳳棲村一口氣辦了四場“村晚”。晚會從策劃、執行、導演到燈光音響、舞台布置,全部由鳳棲村村民親力親為,自編自導自演。

  一年四場晚會的底氣還得益於街道“文藝輕騎兵”提供的支撐。他們排練了市級非遺螺洋蓮花曲目、路橋花鼓以及舞蹈等多個節目,已經能夠獨立舉辦一台晚會。

  螺洋街道黨工委委員、宣傳委員王敏力說:“成立‘文藝輕騎兵’隊伍能夠持續發揮‘禮堂聯盟’‘文化走親’機制作用,為文化文藝生活較為薄弱的村居送上文藝節目,滿足村民的文化和精神需求。同時,這也促進了村與村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激發了農村文化創造力。”

  為精准對接群眾需求,路橋區大力推廣“群眾點單 你點我演”文化服務模式,在用好五一、國慶等重要時間節點和春節、元宵等中華民族傳統佳節的同時,組織各支“文藝輕騎兵”隊伍開展優秀節目展演活動,做到文化服務貫穿全年、不離線、長流水。

  此外,路橋區鼓勵各個“文藝輕騎兵”隊伍積極參加各條線組織的比賽,以賽代練、以賽促精,不斷提升每支隊伍節目創作、展演、出彩的能力。

(責編:葉賓得、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