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原創

停下PPT、拿起粉筆

“素課”改革:課堂做“減法” 思考做“加法”

人民網記者 艾宇韜
2025年04月08日17:30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新學期伊始,杭州市江暉小學推出了一項別具一格的教育改革舉措——每周五上午半天的“素課日”。在這段時間內,所有班級關閉電子屏幕,回歸傳統的板書教學。這一舉措引發了廣泛關注,一些人認為這是對教育本質的回歸,也有一些人質疑其是否過於形式化。

近年來,浙江省作為數字化改革先行省,積極探索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新路徑。最新發布的《中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報告(2023)》顯示,浙江省基礎教育數字化發展綜合指數已經連續8年位居全國第一。

為此,記者近日採訪了該校師生、學生家長和相關專家,深入探討了“素課日”背后的教育理念與實踐,剖析這場“課程革命”的深層邏輯。

板書與現代教育技術:取長補短的探索

數學教師張洵忠從教30年來,見証了教學方式的多種變遷。他指出,雖然現代課堂教學中,電子屏幕和信息化教學設備為課堂帶來了便利,但也存在“走馬觀花”現象,導致學生難以深入理解知識點,“PPT的動態展示固然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思考的空間。”

與此同時,部分教師對線上教學資源的取舍存在困惑,導致知識點過度堆砌。該校三年級學生韓語宸表示:“課堂上如果切換過多PPT頁面,知識點一閃而過,過一會就容易忘記。”而板書教學則能夠逐步呈現知識的邏輯脈絡,幫助學生跟隨教師的思路深入學習。

學生在“素課”課堂上互動。江暉小學供圖

學生在“素課”課堂上互動。江暉小學供圖

同樣擁有近30年教學經驗的江暉小學副校長沈頡則從科學課教學的角度指出,現代教育媒體在展示實驗細節、放大操作過程等方面的優勢是傳統板書無法比擬的。然而,她也強調,板書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不可忽視,板書是師生思維碰撞的痕跡,是課堂教學成果的體現,“學生跟隨粉筆的節奏,能夠更深刻地理解課堂內容。”

“素課日”的初衷:回歸教育本質

沈頡談到“素課日”的初衷時表示,“並非要拋棄現代教育媒體,而是希望抓住這個時代的前沿工具,遵循教育的現實意義和價值。”她指出,推行“素課日”並非否定現代教育媒體的價值,而是希望通過“暫停鍵”讓師生共同思考如何更高效地融合板書與現代教育手段,“我們希望通過半天的板書教學,讓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方式,思考在平時課堂中是否過度依賴現代媒體。”

教師在“素課”課堂上書寫板書。江暉小學供圖

教師在“素課”課堂上書寫板書。江暉小學供圖

杭州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省優秀教師謝琪指出:“傳統教學與新技術不是做‘選擇題’,而是相輔相成的。單純依賴PPT等電子課件開展教學,容易陷入教師‘唱獨角戲’的局面,不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自“素課日”實施以來,江暉小學的課堂氛圍發生了積極變化:數學課上,學生與老師一起討論公式的演算過程﹔語文課上,學生通過情境再現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科學課上,學生分組合作設計“淨水器”,並反復調整方案……

沈頡觀察到,板書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課堂互動也更加深入,“板書的逐步呈現給學生留出時間思考,而不像PPT那樣快速切換,導致知識點碎片化。”

張洵忠也表示,板書不僅是教學工具,更是教師基本功的體現。“板書的書寫與設計需要教師精心准備,這本身就是一種教學藝術。”學生家長陳玲玲也提到,教師在課堂上板書的規范性為孩子樹立了良好的書寫榜樣。

教育改革的方向:板書主導,技術賦能

教育技術的現代化不等同於教育水平的現代化。在信息化浪潮中,如何平衡傳統教學與現代技術,成為每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問題。

早在2018年,教育部等八部門就印發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要求學校教育根據需求合理使用電子產品,並規定使用電子產品進行教學的時長原則上不超過總教學時長的30%。

“板書應是課堂的主導,現代媒體則是輔助工具,隻有在關鍵環節精准使用,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效率。”沈頡介紹,目前江暉小學鼓勵教師合理分配課堂時間,採取“25分鐘+15分鐘”或“30分鐘+10分鐘”的方式,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板書教學充分融合,汲取兩者的優勢,最大化提升教學質量。

教師在“素課”課堂上根據課文繪制精美板書。江暉小學供圖

教師在“素課”課堂上根據課文繪制精美板書。江暉小學供圖

此外,該校還探索利用AI技術為學生提供個性化輔導,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但所有數據和分析結果最終都轉化為紙質“學習處方”,以確保個性化輔導的效果。

學生家長章柯柯支持電子教學設備的運用,她認為在科技成果不斷發展的今天,讓孩子在課堂上接觸科技產品,有助於培養科技應用能力,並能為未來學習、工作打下基礎。

“但無論技術如何發展,教學的核心始終是師生互動與思維碰撞。無論是傳統教學模式還是新技術的應用,最終的教學目標都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體驗學習、參與學習、培養思維。”謝琪總結道。

(責編:葉賓得、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