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安心水”沁潤百姓心

麗水努力踐行農村供水“3+1”標准化建管模式

葉辛、謝孔偉、樊宇奇、艾珊珊、季榮濤
2025年04月21日16:31 | 來源:麗水日報
小字號

“歡迎致電‘96322’麗水市農村供水服務熱線……”麗水市蓮都區農村供水服務熱線工作人員葉露杰接到農村群眾來電,電話那頭傳來焦急的聲音:“家裡自來水突然變渾了,能來處理一下嗎?”

接到來電后,葉露杰立刻將問題反饋至蓮都區農村飲用水安全智慧運行管理平台,平台立即派單至協管員,通過現場核查,該問題由淨水設備故障引發,修復設備后,自來水渾濁問題迎刃而解,濁度恢復正常數值。

這一幕,是麗水推進落實農村供水“3+1”標准化建管模式的生動寫照。

一直以來,麗水積極探索“城鄉供水一體化、集中供水規模化、小型供水規范化+縣域統管專業化管護全覆蓋”的農村供水“3+1”模式,全力打造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的山區樣板。

麗水是如何探索出這條道路的?給村民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改變?記者輾轉麗水各地,探尋這條民生道路上的“解題密碼”。

城鄉共飲同質水

說起飲水改善,鬆陽縣裕溪鄉裕溪村村民項小平深有感觸。過去,項小平所在的裕溪村,四面環山,日常用水主要靠接引山泉水,到了旱季就容易陷入沒水可用的困境。

“村子裡以前也有水池,但接的也是山泉水,到旱季的時候一樣沒水。”項小平無奈地說道。

麗水“九山半水半分田”,境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座,群山起伏間,分布著大大小小1658個行政村,受地形限制,人均供水成本是平原地區的6至8倍。為辦好農村供水這樁民生大事,麗水市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打出一套“能延則延,能連則連,宜搬則搬”的組合拳。

“我們主要依托大中型水庫為水源,統籌城鄉供水布局,構建城鄉一體化保障體系,確保城鄉同質,村民喝上‘安心水’。”麗水市水利局農水中心主任吳剛介紹,城鄉供水一體化是基礎,科學謀劃是關鍵。

2003年以來,麗水與全省同步開展“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讓農民“有水喝”﹔2018年起,又接續開展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三年行動、農村供水保障行動、單村水站改造提升行動等系列供水提升行動,推動農村供水規模化覆蓋率從45%提升至65%,水質達標率躍升至98%以上,自來水普及率達99.8%,初步實現廣大農村群眾從“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轉變。

“我們因地制宜對海拔落差符合要求的村庄,全力推進城市供水管網能延則延,對聚集度較高的其他村庄,採取水廠跨村聯建,水源多村聯供,能連則連的做法。通過以上兩種方式,盡可能擴大集中供水的范圍。既確保了供水的安全穩定,又便於后期的運維管理。”吳剛表示。

截至2024年,麗水市累計延伸城市管網4000余公裡,涉及98個鄉鎮、500個行政村,讓22.9萬山區群眾喝上“城市水”﹔新建擴建千人以上水廠180座,覆蓋替代水站600余座,結合“大搬快聚”搬遷群眾6000余人,惠及15.7萬名群眾實現集中供水。

現如今,裕溪村已接入城市供水管網,項小平笑著說:“現在無論什麼時候打開家裡的水龍頭都有自來水了。”

攻堅克難建水站

通過一系列規模化的供水設施建設,縣域水廠的“主動脈”和村內管網的“毛細血管”已鋪設完成,但如何保障穩定供水的全域覆蓋,單村供水全面提升成為攻堅的重要任務。

2023年,省委省政府啟動實施單村水站改造提升行動,麗水任務總量達3200座,佔全省的36%。面對總量最大、點位最散、財力最弱等現實挑戰,全市全面動員、全力攻堅。

截至2024年底,麗水市共完工水站3042座,完工率超95%﹔全市9個縣(市、區)單村水站完工數居全省前十﹔遂昌、鬆陽、景寧、雲和、慶元等地提前完成改造提升任務﹔3個縣入選全省單村水站改造提升試點,佔全省43%﹔11個改造提升案例入選全省典型案例,佔全省的42%。

“以前我們每家每戶都有水缸,大家去挑水存起來用。現在,平常都能用上干淨的自來水,生活比以前方便多了,多虧了政府!”遂昌縣湖山鄉三歸村村民張春毫說道。

張春毫家裡的供水轉變,得益於麗水高標准推進單村水站改造提升行動,全面構建從“源頭”到“龍頭”的農村供水保障體系。

“單村水站的水源地一般在大山深處,遠離村庄,水站也大都建在村庄附近無人居住的地方,運送物資很不方便。”麗水市水利局高級工程師丁敏沖表示,有的地區山路機械進不去,隻能用無人機空運、驢馬馱運等方式運輸建設材料,“比如遂昌縣西坑下單村水站水源地的蓄水堰壩就建在偏遠的大山裡,連驢都去不了,物料隻能靠人工背上去。”

復雜的自然條件帶來的不僅是建設難度的成倍增加,而且在資金、土地、電力等要素保障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破解要素保障難題,麗水突出創新引領,首創“取水貸”,以水權質押融資8億元,有效緩解建設資金壓力﹔為優化水站選址,強化用地保障,水利、林業、自然資源等部門協同聯動,將國土“三調”數據接入“水利一張圖”系統,按照土地的不同屬性,科學規避基本農田、一級公益林、生態紅線,助力水站精准選址,按照分類處置、分批報批原則,協同推進審批事項。全市首批870座水站完成用地審批流程,並實現了全省首本水站產權証的“破冰”﹔為強化用電保障,水利、電力等部門緊密配合,出台《關於加快推進麗水市單村水站用電建設的通知》,對不同范圍的水站用電需求分類提出解決方案,實現全市單村水站100%通電。

“我們結合地理條件,充分挖掘山塘、水庫等大型水源點和溪溝堰壩等小型水源點,通過打井引渠等方式,建設備用水源,配套安裝超濾膜處理、自動加藥等先進設備,推動制水環節高效智能運行。”丁敏沖表示,目前,麗水市水站已實現水源“一源一備”和過濾消毒雙工藝全覆蓋。同時,水站的建設還融入地域特色,比如畬鄉文化、紅色文化等,打造成充滿生機的文化空間,為當地的村民提供更豐富的文化體驗。

“一村不落、一人不少”的承諾

在麗水遂昌縣應村鄉東陽山自然村,村民肖國森對家中的先進設備贊不絕口:“雖然村裡現在隻剩下幾戶人家,但政府還是主動幫我們解決了用水的困擾。”肖國森口中的先進設備,就是微型無動力超濾設備,能夠有效高效截留原水中的污染物,降低大腸菌群數量和出水濁度,從而有效淨化水質。

東陽山自然村如今常住人口不足10人,據統計,像這樣零星居住的農村群眾在麗水有2000余人。

針對這些高山地區居住的零星散戶,麗水從實際出發,採取階梯式供水解決方案,10至20人以下則安裝小型膜處理設備或一體化淨水設備﹔10人以下的分散住戶,加裝微型無動力超濾設備。

目前,麗水市散戶共2049人已通過實施階梯式供水,解決飲水問題,全市最偏遠地區的村民在家也能喝上“安心水”。

“一小時服務圈”

農村供水,三分建,七分管。

“單村水站通常規模較小,分布廣泛,以往粗放型的縣級管理模式存在著‘看到管不到、管的看不到’的問題。”丁敏沖說。

2024年,麗水出台《加強農村供水縣級統管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農村供水管護工作貫徹落實“統分結合”理念,“統”體現在統一管理,每個縣確立一家縣級統管單位,建立由市級統一培訓,持証上崗的“統管員隊伍”,重點負責水廠、水站到村級總表的供水管護﹔“分”則突出村級協管,將村級供水管理納入村規民約,並由當地村民組建“村級協管員”隊伍,重點管護村級總表到農戶龍頭。此外,還組建了專業的“應急搶修隊”。通過以上“三支隊伍”的機制,進一步解決村級供水“有人管”的問題。

在麗水鬆陽縣下包村,記者跟隨統管員宋仁鑒體驗一天的工作。

隨著手機“滴滴”震動,宋仁鑒收到了來自鬆陽縣農村飲用水運行管理平台的工作派單,上面顯示出包下村水站余氯數值異常的預警。隨即,他跨上摩托車,趕赴水站,一同抵達現場的還有村級協管員包水達。

“先看看供水是不是正常,還有電路和各項設備運行是否正常。”宋仁鑒一邊四處查看,一邊介紹工作內容。確認進出水和設備運行無誤后,他又從水池裡取了一試管水,開始檢測渾濁度和余氯值。

宋仁鑒拿出隨身攜帶的濁度儀,測得濁度為0.45NTU(散射濁度單位,按照國家標准,飲用水濁度不能大於1NTU)。接著,他又拿出便攜式余氯檢測儀,加入檢測粉劑后,顯示余氯值接近0.35毫克/升(按照國家標准,出廠水余氯值不能小於0.3毫克/升),出廠水濁度、余氯值均在正常范圍內,符合相關標准要求。

“拍下照片,我們就可以在平台上回復了。”除了平台上派出的工作單外,宋仁鑒每周都要到負責的3個單村水站巡檢1次,開展日常加藥、水池清洗等工作﹔每月,還要到各水站的水源地巡檢。

目前,麗水市共配備579名縣級統管員,專職管護人員平均配比達0.23人/站,全力打造農村供水“一小時服務圈”,在60分鐘內實現點對點派單、實打實銷號,這樣的統一調度,村級協管和數字化手段不可或缺。

“我基本每天都沿著村裡的輸水管線轉一轉,看看有沒有村民反饋用水問題,有沒有水管跑冒滴漏現象。”在對水站檢查過程中,村級協管員包水達向記者介紹,“一些小毛病我們自己就能修,如果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也會及時聯系應急隊伍,他們的設備及人員都更專業。”

除了管網的日常維養外,各地村級協管員還會負責水費計收、水事糾紛調解等事務,做到“小修小養不出村”。

為打造一“管”到底的全鏈條監測體系,麗水各地均打造完成集預警監測、受理處置、績效評價為一體的數字化管理平台,將各級管理員、水廠(水站)、水源的基礎信息上傳平台,同時,接入生態環境、衛生健康、氣象等部門數據,實現供水信息“一屏掌控”。

“依托數字化平台,可實時監測單村水站進出水情況,實現自動沖洗、自動加藥,水的流量、濁度、余氯、pH值、水壓等指標一覽無余。”吳剛表示,目前,麗水市常住人口在50人以上的水站已實現水質、水量實時在線監測全覆蓋﹔常住人口在50人以下的水站實現每月定時檢測全覆蓋,數據上傳平台。

“96322” 一呼我就來

“我們根據不同群體的特點,提供不一樣的繳費服務,便於群眾繳水費。”麗水龍泉市竹坑村村級協管員游春長介紹,“針對青年人群,我們會讓他們在微信小程序上繳納﹔面向中青年群體,我們會提供銀行代扣代繳服務,對於村內的孤寡殘弱幼群體,我們會進行上門服務,一對一解決用戶家中水費繳納和用水問題。”

“此外,我們還實行分類定價,鄉鎮水廠每立方米不低於0.95元,單村水站每立方米不低於0.5元。”游春長一邊用手機幫助老人繳納上個月的水費,一邊告訴記者,“每月還會為困難群眾提供3—5立方米的免費用水額度,減輕村民生活負擔。”

“我們還積極推行城鄉水費差異化收繳,以城市供水收益反哺農村運維成本,全市農村水費收繳率提升至98%。”吳剛表示,“不僅如此,我們還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大力推進96322農村供水服務熱線的應用。”

“我們劃分片區單元,建立供水服務分中心,結合‘96322’服務熱線與農村供水App,全天候服務群眾用水需求。”遂昌縣農村供水管理服務中心主任陳永肖表示,自熱線投入運行以來,村民們都對解決問題的速度、效率贊不絕口。

“上次我家水龍頭的水有點發黃了,我撥打‘96322’求助,工作人員馬上就來處理,不到一會兒,水龍頭流出來的水就清澈透明了。”遂昌縣村民鄭法林笑著直言道,“處理問題又快又好。”

當村民的笑聲伴隨著水龍頭的涓涓細流傳遍山間時,這場跨越二十載的飲水提升已讓清泉流淌成民生底色——從雲端智控守護每一滴水的純淨,到海拔1200米水站精准調度每一脈水量,麗水以青山為卷、清泉作墨,勾勒出城鄉共富的鮮活圖景。

(責編:孫鵬、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