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總量位居全省縣域首位
杭州余杭一季度經濟實現“開門紅”

2025年一季度,杭州市余杭區生產總值991.47億元,總量位居全省縣域首位﹔增速7.5%,位居全市第一。余杭以高基數上的快增長,打了一場漂亮的經濟“開局仗”。
余杭城市風光。余杭區委宣傳部供圖
自2023年余杭重返“浙江經濟第一區”以來,經濟活力持續涌動,連續兩年保持著良好增速。持續的增長動能何在?又將把余杭帶向何方?通過三組關鍵詞,來看余杭帶動全區綜合實力躍遷的“密碼”。
一看科創“向新力”
余杭正以科創為方向,引領經濟高速增長的列車飛馳向前。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從戰略性新興產業到未來產業,余杭“置頂創新”、布局未來。余杭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一季度,之江、良渚、湖畔、天目山四大省實驗室等科創平台共在余杭落地35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眼下,全省首個大科學裝置杭州超重力場的模型機已進入帶載調試階段﹔之江實驗室‘萬卡千星’工程穩步推進,混合萬卡建設規模已達8000卡﹔南湖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新建項目開工建設,一季度推進4個科技創新強基領域項目,完成年度投資的47.3%。”
杭州超重力場。余杭區委宣傳部供圖
春日的萬畝茶園中,企業研發的“機器狗”穿梭於茶壟之間,靈活又平穩地搬運著新鮮採摘的茶葉﹔杭州北航國際創新學院的校園裡,企業與學校聯合打造VR法語教學,虛擬感和未來感融入課堂﹔讓“意念控制”成真的某科技企業,如今已擁有230余項腦機接口領域核心發明專利,產業化進程走在全球前列……這是余杭加快布局未來產業的一個個生動縮影。
這座創新之城,不僅構建了“頂天立地”的創新矩陣,也用持續迸發的創新活力重塑經濟發展新版圖。聚焦機器人智能裝備,余杭全力構建高端裝備“數字+”產業鏈,積極推動機器人產業鏈上下游集聚﹔聚焦低空經濟,打造出一系列多元化“低空+”場景,培育13家低空經濟產業鏈企業成為“專精特新”,在低空藍海率先“起飛”。
一季度,余杭區還通過“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68條”推動惠企政策直達快享、免申即享﹔圍繞創新驅動,對研發費用補助、高企認定獎勵、區級科技項目等內容進行優化,以最優質、最高效的科技政策為創新發展增添動力,沖刺創新賽道的核心競爭力。
二看經濟“韌性強”
在余杭區腹地,文一西路與新中心中軸線交匯成“黃金十字”,龍頭企業矗立其間,涌動著數字時代的創新因子。今年來,余杭新增5家上市企業,全區上市企業達到38家。
“一季度,全區服務業增加值增長7.7%,增速全市第一。1—2月,規上互聯網、軟件和信息技術業營業收入超千億元、增長16.1%。不少龍頭企業保持較快速增長。”余杭區發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服務業作為余杭區的優勢產業對經濟增長起到了強勢帶動作用。此外,三次產業均融合共進,一季度全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5.9%、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長4.7%。
“攀高峰 向未來”余杭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余杭區委宣傳部供圖
一季度,余杭完成貨物貿易出口額同比增長37.6%。余杭區深入推進“余商出海”行動,鼓勵區內140余家制造業企業通過全球B2B跨境貿易交易平台鏈接海外市場,促進傳統制造與數字貿易深度融合,打破以往依賴傳統進出口模式的制造業面臨的市場難題。
同時,消費市場潛力的激活,進一步提振了信心。一季度,余杭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8.22億元,增長8.1%﹔實現網絡零售額555.35億元,增速21.1%,規模全省第一。截至3月底,余杭累計使用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資金總量居全省第一,撬動相關領域消費增長超37億元,持續推動消費市場回升。
三看“產城人”融合
產業動力、創新活力、生活引力,一季度的余杭,正加速“產城人”的深度融合。
新中心中軸線上,數字商務區(雙子塔群)、智慧科創總部(九宮格)兩大集群持續招引創新機構及企業入駐,人才、資本、技術交匯融合,要與居民共享一條未來感、國際范、創新味、年輕化的城市中軸線。
新中心中軸線城市設計效果圖。余杭區委宣傳部供圖
今年3月底,城市服務綜合體已經正式開工,銀泰中心也預計今年開工。未來三年,中軸線上將迎來國際體育中心、未來國際演藝中心、文化藝術中心齊齊盛放的文化矩陣。綴連其間的特色街巷也將讓創新人才在工作之余享受“300米愜意生活圈”。
而良渚文化大走廊上,涵蓋文物保護、文化產業、文旅項目以及民生福祉等領域的二期“十大工程”,將通過“文化+”深度融合,推動大走廊向“文化產業新高地”躍升。
余杭區范圍內,項目紛紛拔節而起,交通投資、制造業投資、項目民間投資增勢明顯。一季度還集中推進重點工程20個,為社會民生、基礎設施扎下大項目的繁茂之根。
簽約重大項目100個,總投資超221億元,其中重點人才項目33個,佔總簽約數33%,為人才引領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人才資源總量突破46萬,佔常住人口近1/3。
深入落實惠企政策,強化各方面要素供給,讓企業堅定扎根余杭謀發展,不斷擦亮“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的營商環境金名片……
這些舉措和要素,讓余杭正塑造一座更具活力的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續寫“經濟大區勇挑大梁”的擔當,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徐穎、譚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