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向“新”而行 以“質”致遠

安徽向前丨滁州南譙:皖蘇交界處 崛起“芯”高地

人民網記者 周坤
2025年04月30日11:14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一款智能手機裡有過百顆芯片﹔一輛智能汽車上可以有超過5000顆芯片﹔一個人形機器人身上的芯片,更是不計其數。總之,談智能,便繞不開芯片。

所以,毫無疑問,半導體和電子信息產業正成為“風口”。近年來,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也在此發力:截至2024年底,全區納入產業庫統計的18家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營收)48.75億元、同比增長約84%。

不僅如此,如今南譙區逐步形成了以“材料設備為支撐、涵蓋封裝測試全環節、上下游相互協同”的半導體和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體系,成為安徽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俯瞰皖蘇交界處的滁州市南譙區。南譙區委宣傳部供圖

俯瞰皖蘇交界處的滁州市南譙區。南譙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就半導體和電子信息產業而言,眼前的規模、產量數字並不是最重要的,更關鍵的是:布局。

南譙區走上“芯”賽道,是在五年前。當時,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浦口-南譙省際毗鄰區新型功能區成為一方“熱土”。

華瑞微是南京一家研發晶元半導體的企業。經浦口區推薦,2020年8月該公司與滁州南譙經開區管委會簽訂投資合作協議,投資30億元,用於研發、生產硅基半導體功率芯片。

該項目落地南譙,意義非凡:它是滁州市第一家晶體制造項目、南譙浦口合作基金投資的第一個項目、南譙浦口合作共建產業園首個投產項目。

2021年12月,隨著滁州華瑞微電子有限公司正式投產,南譙區實現半導體產業“從0到1”的突破。

四年來,總投資105億元的晶隆半導體、50億元的博晶顯示科技、30億元的華瑞微IDM芯片制造、10億元的拓維光電等近30個半導體和電子信息產業項目陸續簽約落地,涵蓋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制造等多個領域。

安徽越好電子裝備有限公司的最新產品。人民網記者 周坤攝

安徽越好電子裝備有限公司的最新產品。人民網記者 周坤攝

走進博晶科技(滁州)有限公司,一條條智能生產線有序運轉,該公司生產的中等尺寸背光顯示模組市場佔有率國內第一,項目全部達產后預計實現產值50億元。

來到安徽越好電子裝備有限公司,一台台設備在程序控制下精准運行,其研發的G8.6陣列式濺鍍機,填補了國內鍍膜設備在半導體顯示領域空白。

一個個項目落地,一項項技術突破,成為南譙區半導體和電子信息產業從“點上開花”邁向“鏈上成景”的生動注腳。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面對全國各地激烈的競爭,南譙區的半導體和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如何發展壯大?

南譙經開區黨工委委員、副主任朱玉龍認為,這離不開政策的扶持助力,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以及完善的產業鏈與配套支持。

在他看來,當前人工智能機器人、低空經濟、智能網聯等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都離不開半導體和電子信息產業的堅實支撐,它已成為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底盤。

工作人員在亞芯微半導體高端封裝測試項目生產線上作業。南譙區委宣傳部供圖

工作人員在亞芯微半導體高端封裝測試項目生產線上作業。南譙區委宣傳部供圖

“所以,南譙區在滁州市率先出台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組建了14個半導體產業基金,總規模114億元,助力半導體產業企業做大做強。”朱玉龍說。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南譙區還依托滁州高教科創城,與高校深化半導體產業合作,引進安徽科技學院和滁州技師學院,為半導體產業人才培養奠定基礎。

此外,圍繞產業鏈配套,南譙區開工建設工業污水處理廠和電鍍中心綠島,目前工業污水處理廠已基本建成試運營,電鍍中心綠島主體工程在建,預計今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

由此可見,在這條“芯”賽道上,南譙沖起來了。皖蘇交界處的“芯”高地,正在崛起。

(責編:孫鵬、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