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生長記

“體重”150公斤,最高時速可以達到35公裡,水陸兩棲,浪高兩米的海況下都能正常工作……這個“靈活的胖子”就是邏騰科技創始人、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王酉團隊開發的球形機器人。“最近還有阿聯酋的客戶下單,今年的海外客戶將有幾何級的增長。”王酉說。
今年初,杭州“六小龍”火爆全國,創始人中,有一半來自浙江大學(以下簡稱“浙大”)。人們不禁追問,憑什麼是浙大?這些“小龍”是如何從浙大生長出來的?未來,浙大還會“長”出更多“小龍”嗎?近日,記者跟隨“教科人一體 產學研融合‘創新創業看浙大’”主題調研行走進浙江大學玉泉校區,試圖尋找答案。
浙大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本科生劉健宇展示自制的機器人。人民網記者 王麗瑋攝
走進浙大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以下簡稱“信電學院”),本科生劉健宇正帶領Hello World機器人戰隊進行展示。“這些機器人都是我們自己畫圖紙、開模、組裝的。課余時間,我基本都在研究機器人。”他說。
創新思維是推動創新的核心能力。信電學院院長陳紅勝認為,給學生充盈的自主空間是創新的源泉。為此,該學院以基礎知識面寬、拓展思維強作為人才創新型培養的重要原則,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科技創新實踐活動。
Hello World機器人戰隊曾四奪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ROBOMASTER機甲大師總決賽一等獎。回憶起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的備賽歷程,劉健宇感慨道:“既要死磕技術優化,也要統籌70多人的分工節奏,這種雙軌思維重塑了我的工程視野。”
開辟專屬場地、設立專項獎學金、邀請企業校友擔任校外導師,信電學院已構建起“競賽—科研—產業”聯動的生態閉環。“我們要將世界最前沿的學術科研帶到課堂,將中國最前線的產業實踐帶給學生。”信電學院副院長王瑋說。
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特聘研究員梁波介紹研究所研制的穿戴式血氧指環。人民網記者 王麗瑋攝
學科交叉融合是科技創新的“催化劑”。走進浙大醫療健康信息工程技術研究所,目之所及,滿滿的“黑科技”。尿酸分析儀、穿戴式汗液傳感裝置、柔性微針傳感器陣列……其中不少已應用於市場。據浙大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特聘研究員梁波介紹,這些是研究生團隊的科研成果。“這裡有電子實驗室、生化實驗室等,整個實驗室平台都是非常交叉的。”他說。
浙大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院長張宏介紹,“我們致力於培養醫工信融合的跨學科交叉人才,利用自然科學和現代技術手段解決人類健康領域中的關鍵問題。”為推動創新成果轉化,學院還聯合校外行業企業和三甲醫院組成創新創業實踐平台群,為師生創新創業項目提供技術驗証場景、市場化對接服務等。
杭州神蹤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在這種環境下的成長起來的校友企業。該公司CEO王肅杰是該學院在讀博士,2022年,他在導師孫煜教授指導下創立神蹤科技,主攻腦機接口與睡眠診療關鍵核心技術。公司生產的多導睡眠監測儀採用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設備自重僅40克,可以對腦電、眼電、肌電、心電等指標進行一體化監測,已在全國600多家醫院投入臨床使用。
“從實驗室到場景落地,我們依托浙江大學多學科交叉優勢,構建了一個‘醫工融合創新鏈’,也得益於學校和學院的大力支持,為我們實現成功的產業轉化提供了‘需求適配、生態協同、政策共振’三方面的突破。”王肅杰說。
雲深處科技是杭州“六小龍”之一。該公司創始人、浙大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朱秋國的仿生腿足機器人創新工坊就位於石虎山機器人創新基地。人民網記者 王麗瑋攝
產學研創一體化發展,離不開平台打造。從浙大西門步行十分鐘,就來到了石虎山機器人創新基地。雲深處創始人、浙大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朱秋國的仿生腿足機器人創新工坊就在這裡。在這裡,還有協作機器人、共融機器人、醫療機器人等11個浙大教師團隊領銜的創新工坊。從玻璃門向內望去,各種新奇的機器人讓人目不暇接。
“這是學院和杭州市西湖區靈隱街道聯合打造的新型創新創業綜合體。”浙大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石虎山機器人創新基地主任侯迪波介紹,基地可提供“技術研發—創意驗証—企業孵化”的全流程服務。
邏騰科技創始人、浙大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王酉的巡檢機器人創新工坊也位於這裡。這款球形機器人能夠在灘涂、岩礫、沙漠等復雜地形中自由移動,可連續工作8小時或行駛100公裡,在無需高精度電子地圖的情況下也能實現自適應運動巡檢。“基地在場地、設備共享、項目申報、宣傳推介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支持,極大地加快了產品研發進程和市場推廣速度。”王酉介紹,“今年,產品將走上出海之路,我們正在考慮擴大生產規模。”
邏騰科技創始人、浙大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王酉研發的初代球形機器人。人民網記者 王麗瑋攝
從實驗室的創新火花到市場的蓬勃應用,從學科交叉的沃土到產學研融合的生態,浙大正以獨特的創新基因孵化一個又一個“小龍”。正如該校相關負責人所說,浙大通過不斷傳承“求是創新”文化基因,涌現出一批創新創業力量,並逐步形成了創新創業服務國家戰略、區域發展的獨特模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