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以交通之為,助力鄉村美好未來

近日,2025年中國公路自行車職業聯賽(大徑山站)暨環徑山公路自行車賽在杭州余杭大徑山舉行。賽事順利舉行的背后,凝聚著余杭交通人的辛勤付出。
近年來,余杭交通持續發揮帶動效應,為體育賽事舉辦、群眾體育活動提供便利,推動“路衍經濟”發展,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打造“最美賽道”
“養護橙”精心護航體育賽事
此次賽事線路涵蓋浙江省首批“十大最美農村路”之一的漕雅線,以及“四好農村路”長徑線、雙洞線等重要道路,串聯起徑山花海、四嶺水庫、“禪茶第一村”等地標。
為了給參賽選手提供更加平整的賽道、更加安全舒適的騎行環境,余杭交通養護部門對比賽沿線道路和必經道路開展精細化巡查、整治。
余杭交通養護部門對比賽沿線道路和必經道路開展精細化巡查、整治。余杭區交通運輸局供圖
針對漕雅線、長徑線、雙洞線等賽道,養護團隊以“繡花功夫”開展“地毯式”排查,組建專項隊伍對裂縫、車轍、沉陷等頑疾開展整治,完成路面大中修1.8公裡、小修5180平方米、裂縫灌縫2200米,修復橋梁伸縮縫50米,並對雙洞線21處風險點位開展了系統治理。
良渚大道及235國道是通往徑山公路賽道的途經道路,為給參賽人員提供更好的通行體驗,養護部門開展全方位道路洗掃專項行動,同時,採用“日常巡查+專項巡查”模式進行道路養護大巡查、徒步養護大檢查。
余杭交通養護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賽事+”為契機,總結提煉賽事經驗,進一步提升巡查分層化、作業標准化、應急模塊化、培訓體系化工作質量,建立“專業養護+應急管護”的協同機制,形成“賽后可持續運維”樣板,不斷提升道路養護水平和養護技能。
交體旅深度融合
激發“路衍經濟”發展活力
除了在比賽期間提供賽道、出行服務保障,交通“跨界”與體育活動融合,也在日常持續“輸出”帶動效應。
在余杭,一條條綿延於綠水青山間的“四好農村路”在發揮自身交通屬性,持續提升出行便捷性、安全性、舒適度的同時,以其沿線完善的公路驛站、彩色的騎行道、精致的道路小品、便捷的泊位等基礎設施,吸引騎行、徒步等戶外運動愛好者紛至沓來。比如漕雅線沿線有18公裡的綠道貫通其間,更有11處功能齊全、各有特色的公路驛站。
交通為媒,體育搭橋,有效推動沿線旅游、住宿餐飲、文化創意等“路衍經濟”多元發展。
體育賽事的帶動效應,在徑山也有具象化的呈現。徑山鎮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自行車賽帶來的熱度遠超預期,周邊民宿入住率同比上漲28%,帶動旅游收入超千萬元。
高架等場地配備了籃球場、網球場、羽毛球場等運動場。余杭區交通運輸局供圖
此外,利用橋下空間,交通也在為群眾體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余杭區運溪路兩側綜合整治工程一期(京杭運河至文一西路段)在運溪高架良祥路互通橋下、良渚樂居生活段等場地配備了籃球場、網球場、羽毛球場等運動場地,為沿線百姓參與“體重管理年”活動提供了家門口的便利場所。
交通助力共富
在余杭鄉村遇見“美好未來”
交通不僅可以“+體育”,更以其與農文商旅等業態的深度融合,為推動共同富裕貢獻力量。
2018年起,余杭區在全省率先拉開“四好農村路”建設序幕,在完成基本道路建設的同時,聚焦鄉村交通與產業發展融合,通過農村公路將沿線旅游資源、美麗鄉村、特色農業等串珠成鏈,為全域旅游搭建“美麗骨架”,形成了交通運輸與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以此次賽事所在地徑山鎮為例。近年來,余杭交通高起點、高標准、高質量開展“四好農村路”建設,深度推動“非遺+”產業融合,不斷拓寬徑山茶產業鏈,助力徑山茶一路“鮮行”,“禪茶之道”正演變為百姓的創收之道。景色秀麗的大徑山精品旅游環線也吸引眾多游客、戶外愛好者前來打卡。
2024年,徑山鎮全鎮旅游人次突破640萬,旅游收入達6.5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8.2%和8%﹔全鎮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4174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7萬元。
余杭區布局低空經濟。余杭區交通運輸局供圖
2024年6月開始,余杭區重倉布局低空經濟。作為余杭區低空經濟的牽頭者,余杭交通將低空的觸角延伸到鄉村,徑山鎮小古城村、黃湖鎮青山村、百丈鎮杜鵑花海等外賣航線的開通,在滿足游客即時消費需求的同時,讓附近村民也能享受到便捷服務,進一步拉近城鄉距離,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攜手邁向共同富裕。
一條農村公路,可以變身為一條競技賽道,也可以化身為串起鄉村新圖景的“金絲帶”。未來,余杭交通將繼續以路為媒,持續放大“交通+”效應,助推余杭鄉村奔向更加美好的未來。(計麗艷、崔義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