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走好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先行之路

麗水景寧:山海為弦奏響幸福旋律

董陳磊、徐麗雅、雷沈英
2025年05月28日15:11 | 來源:麗水日報
小字號

青山綠正濃,共富正當時。

2022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決定:以景寧為樣本,量身定制扶持政策,支持景寧走山區縣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

為此,浙江省委、省政府專門出台了《支持景寧縣走山區縣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實施方案》,指引景寧探索一條縮小“三大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的山區縣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三年來,景寧以生態賦能和科技創新為雙翼,深化山海協作工程,堅決扛起全國首批共同現代化試點、全省山區縣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全省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試點三大“先行使命”,為全國民族地區、全省山區探索了更多“景寧實踐”。

2024年,全縣GDP增長8.1%,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2%,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0%、8.4%,交出了一份“縮小三大差距、推動全域共進”的高分答卷。

特色之路越走越寬

“中心建成后,鄉裡的高山稻谷不用外運,可直接就地加工,生產出生態精品大米。”近日,在景寧鸕鹚鄉下山移民小區,一幢現代化廠房在綠水青山間矗然挺立,項目建設已接近尾聲。

這是全縣首個集果蔬氣冷倉儲、數字化農事綜合服務、稻米一條龍精深加工、水稻育秧機械化生產於一體的“景寧600”綜合服務中心,將於今年10月底全面投入運行。

生態農業是景寧的一張亮麗名片。

在景寧,科技賦能“智慧農業”的案例數不勝數:梅岐鄉引入4.0版本數智草莓植物工廠,讓草莓“住進”智能化房間,實現高品質、高產量﹔年產3000噸惠明茶產業項目是浙江省“千項萬億”工程,集標准化茶廠、現代化生產加工、旅游觀光於一體的現代茶產業綜合體,帶動周邊萬余戶茶農增收。

近年來,景寧以打造“景寧600”區域公共品牌為核心,充分發揮生態和氣候的獨特優勢,聚焦以惠明茶為主導的“1+2+X”產業布局,通過擴面、提質、鑄牌等舉措,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目前,全縣已累計建成“景寧600”生態基地13.47萬畝,形成七大品類122款山間珍品,2024年銷售額達7.4億元。

民族風情旅游是景寧一大特色。景寧深挖生態資源和畬族風情文化,積極探索“民族+生態”雙IP的文旅新模式,多維度打造最炫民族風的“畬·IP”。

如今,廢棄的包山鐵礦礦區搖身一變,成為火爆出圈的“天空之城”﹔大漈鄉借力游戲IP,千年宋韻引爆全網﹔大均鄉以風情旅拍為賣點,吸引全國各地游客前往體驗……

今年的中國畬鄉“三月三”,景寧圍繞“市場化改革”主線,深融畬族文化內核與現代生活方式,為全國各地游客帶來一場具有民族風情的盛宴。

3月10日至31日,景寧共接待游客26.5萬人次,同比增長10.9%,旅游總收入達到了2.44億元,同比增長11%。

生態工業在景寧煥發出勃勃生機。近年來,景寧強力推動工業振興發展,以竹木加工、精密制造、畬醫藥為三大主導產業,已基本形成景寧民族創業園、麗景民族工業園縣內外兩大園區聯動發展格局。

2024年,全縣規上工業產值達43.7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突破9億元、規上工業企業達75家,實現3個“三年翻番”。

公共服務越來越優

“如今的趕集,煙火氣中帶著‘潮流范’,服務也越做越好,讓我們偏遠地區的老百姓樂享其中。”5月25日,農歷“逢八”,東坑鎮東坑村市集廣場迎來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趕集客”。

這場“共富+服務”雙市集,除了傳統的山貨交易,還融入了諸多“新元素”:買賣有了“新玩法”,助農主播“雲端”帶貨,助力山貨全國賣﹔管理有了“新模式”,網格員疏導秩序,強村公司運營攤位﹔服務有了“新體驗”,有義診、義剪等公益服務,還能夠現場辦理養老認証……傳統的鄉村市集,成為浙西南鄉村振興“新圖景”。

群眾所盼,改革所向。景寧在東坑鎮、九龍鄉率先開展“共富市集+服務市集”雙市集改革試點,通過打造“黨政搭台、市場運作、服務集成、多方共贏”模式,推動山區公共服務從“分散低效”向“集成高效”轉變。

2024年以來,全縣共舉辦“共富+服務”雙市集活動90場次,服務山區群眾30萬人次,場均交易額達50萬元。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擦亮共富民生底色。立足山區實際,景寧聚焦山區群眾關注的教育、醫療、養老、便民等重點公共服務領域,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改革。

近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第78屆世界衛生大會上,來自景寧衛生健康局的吳麗英,作為我國基層衛生工作者唯一代表,走上“數智賦能初級衛生保健 促進全民健康覆蓋”主題邊會的分享席,向來自世界各國的與會人員介紹景寧“智慧流動醫院+AI”的經驗做法,驚艷了全場。

“這是數字技術重塑基層醫療的成功實踐。”世界衛生組織官員這樣評價。

2019年以來,景寧積極探索農村巡回醫療服務,並在2024年進行了迭代升級,巡回診療車把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送到偏遠村庄,讓村民在家門口享受門診、檢查、取藥等“一站式”醫療服務。如今,“流動醫院”更加智慧化、現代化,山區群眾盡享現代醫療“智慧紅利”。

目前,景寧已有7輛巡回診療車,定點服務全縣無醫療機構的67個行政村共78個巡診點,累計行車25萬余公裡,服務群眾10萬余人次,實現全縣無醫療機構的行政村服務全覆蓋。

聚焦教育改革,景寧在普惠性托育服務、小規模學校優化以及推進幼小科學銜接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探索山區縣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新路徑。如在小規模學校優化調整工作中,8所50人以下的小規模學校被優化調整,107名學生全部進城就讀。同時,推動區域中心學校與城區學校共建“教共體”,累計選派20名優秀教師下鄉任教。

為實現養老服務送到家,景寧以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兜底和機構派單等方式,創新推出機構集中托管、“流動幫幫車”巡回服務、“養老管家”就近服務,讓山區老人養老有依靠。目前,“固定+上門”養老服務已實現行政村全覆蓋。

公共服務事隨人走,城鄉融合共治共富。景寧還創新推出了“村事社辦”模式,通過以黨群服務中心為樞紐,構建“1+1+8+N”服務矩陣,12個偏遠鄉鎮派干部輪值城區黨群服務中心,並梳理醫保、社保等三大類45項高頻事項,聯合社區社工為老百姓“一站式”代辦。同時,公安、民政等相關業務部門定期派骨干下沉窗口指導,讓群眾“進一扇門,辦百家事”。

“以前回村得折騰半天,現在下樓就能辦。”在景寧仙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大漈鄉搬遷戶陳阿婆隻用10分鐘就辦好了醫保報銷,令她感慨萬分。

目前,景寧已為流動黨員、下山群眾在家門口辦理事項2600余件,累計服務8400余人次。

山海協奏數實共融

走進位於麗景民族工業園的浙江泰億達科技集團生產車間內,工人們忙著趕制訂單,從電表元器件裝配、調試到成品包裝,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

這家從溫州樂清遷入景寧的電氣企業,自2022年入駐園區后,產能持續攀升。“樂清的產業鏈資源與景寧的要素保障形成互補,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新空間。”公司總經理助理蔡成城表示。

泰億達的成功遷入,印証了產業鏈協同的潛力。這也是樂清與景寧制造業協作的生動縮影。

2023年,樂清與景寧基於良好的產業合作基礎和便利的地域交通優勢,正式建立“產業促共富”結對關系。2024年11月,兩地合作再次深化:樂清財政轉移支持景寧800萬元產業結對專項資金,聯動金融機構提供專項授信2000萬元。截至目前,兩地共同推動7個產業項目落地麗景園,總投資達4.85億元。

圍繞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景寧持續推進“山海協作工程”,積極拓展“朋友圈”,與寧波鄞州區、台州溫嶺市、嘉興海鹽縣、紹興上虞區等地合作共建“飛櫃”,實現年銷售農產品超過5000萬元,帶動2.4萬余名農民增收。

域外發展如火如荼,域內發展也呈現出“新氣象”。借力數字經濟東風,景寧打破“九山半水”的發展桎梏,域內發展駛向“新藍海”。

在浙江省委、省政府“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部署下,2023年,阿裡巴巴集團派駐全省首位鄉村特派員駐點景寧,聯動阿裡公益、淘寶教育等21個業務團隊,落地40余個共富項目,為山區縣高質量發展注入“數字基因”。

培育“數字新農人”,構建智富“新生態”。依托“政企校”協同機制,景寧建成全省領先的數字人才孵化基地:淘寶教育定制電商運營、AI提效等課程,培訓黨員干部、創業青年1580人次﹔阿裡“橙點同學”聯合景寧職高共建“數字經濟產教融合基地”,185名學生獲人工智能訓練師認証,80人實現“畢業即就業”﹔數字標注中心吸納86名本地青年,30歲以下佔比80%,山區青年實現“家門口就業”。

山區農業也乘上了“數字快車”。海拔900米以上的東塘村,全國首個高山蔬菜盒馬基地內,物聯網設備實時監測高山果蔬生長環境。阿裡賦能下,“景寧600”農產品完成了標准化、品牌化和流量化的“三級躍升”。

如今,“盒馬村”帶動500戶農戶畝均增收1200元,累計銷售額超500萬元﹔“MR惠明茶”“丑可愛蘿卜”等爆款產品溢價率提升30%﹔15場直播和線上助農活動,帶動線上銷售額破3000萬元……

從樂清企業跨越山海扎根畬鄉,到阿裡“橙點同學”點亮山區青年夢想﹔從高山果蔬借盒馬“飛入”都市餐桌,到畬風產品乘互聯網東風火爆全網……這場域內外融合的共富樂章,正以山海為弦、以科技為譜,在綠水青山間奏響奮進強音。

(責編:葉賓得、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這裡的實驗室產“金子”
  當透明光伏材料在農業溫室掀起綠色能源革命,當石墨烯纖維、薄膜、氣凝膠等材料被搬上生產線……近日,記者在“創新創業看浙大”主題調研行中看到,這些誕生於浙江大學的硬核科技成果,正沿著“實驗室—創業園—產業區”的黃金成果孵化轉化鏈條,批量上演從論文到產品的“蛻變”。 近年來,浙江大學在高分子、材料、光電等多元化領域深耕基礎研究,同時勇於探索新技術、新賽道,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提升轉化效能,服務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貢獻浙大智慧。 “我們研發的透明光伏板,可以調整吸收的光譜波段,在不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的同時,將太陽能高效轉化為電能和生物質能,實現了能源、農作物產量與生態的三重增值。…
浙江:為企業揚帆出海系好“安全帶”
  人民網杭州5月22日電 (康夢琦)有效信息難獲取、專業資源難對接、風險防控難落地、生產經營難拓展、海外遇事難解決……曾幾何時,一系列難題與痛點阻礙了浙江企業出海的腳步。為助力企業安全出海、出海安全,近日,浙江省公安廳在浙江警察學院舉行了企業出海風險防控主題活動,正式啟用海外公共安全之江研究中心、上線運行“之江海安”微信公眾號,並發布首批智庫成果。 “之江海安”微信公眾號正式上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