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3個30天強基進階”計劃
浙江景寧系統提升村級后備力量履職力

“初夏是苔蘚生長的最佳時期,也是病虫害活動頻繁時期,要洒營養液和除菌液幫助苔蘚生長……”近日,麗水市景寧縣毛垟鄉庫頭村黨支部書記陳然敏帶領一支“村苗”小隊,走入苔蘚種植戶家中開展管護指導。無論是村務值班、村裡矛盾調解,還是現場政策處理,陳然敏都會帶上“徒弟”,讓他們在實踐中學方法、長經驗。
2024年以來,針對部分村級后備力量歸引回村對村情民意、農村工作經驗不熟悉的現狀,景寧縣推出了“3個30天強基進階”計劃,通過開展業務跟學、民情走訪、項目跟班各30天的專項培育,系統提升隊伍能力。
后備人才集中開展村主導產業苔蘚調研。景寧縣委宣傳部供圖
理論強基階段以全面掌握政策理論和治村經驗為目標,通過集中培訓學、導師幫帶學、跟崗鍛煉學方式,推動每名村級后備力量開展不少於30天的業務學習。集中培訓學通過邀請講師理論授課、“興村治社”名師實踐講學、赴示范強村走學、典型問題研討學等方式,學習政治理論、基層黨建、產業發展等重點內容﹔導師幫帶學由聯村領導、村黨組織書記、離任村干部、黨員致富能手結對,手把手指導參與村級事務工作﹔跟崗鍛煉學安排后備力量擔任“村務助理”、網格員等,引導參與產業發展、信訪維穩等重點工作。目前,70余個村已聘任“村務助理”150余名。
“有定期培訓、有現場幫帶、有師父聯系,村‘主人翁’的意識更強了!”后備干部潘祖歆參加進階計劃后發出感嘆。
民情走訪扎根階段以全面掌握村情民意為導向,通過編制民情日記、建立供需清單、開展志願服務等舉措,推動后備力量訪民情、聽民意、解民憂。將后備力量納入村干部“包網入戶”機制,要求常態走訪記錄在村黨員、村民代表和群眾的家庭情況及問題需求,建立包括人口分布、困難家庭等基礎信息的民情檔案﹔通過電話聯絡、實地走訪、組織座談等方式,收集群眾增收、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方面問題和訴求,梳理形成問題和需求兩張清單,並提出可行性解決建議﹔將后備力量編入“畬小幫”黨群志願服務隊伍,通過參與“加雙筷子”“親情連線”等鄰裡互助活動,為群眾辦好事、實事。
項目跟班淬煉階段以鍛造項目實戰本領為核心,通過雙向選配項目、全程跟進提升、多維考評總結,推動后備力量逐人確立1個項目開展實戰錘煉。由鄉鎮(街道)梳理年度重點項目庫,通過后備力量“點單”,鄉鎮(街道)“派單”安排至對應項目組,全程參與方案制定、政策處理、合同簽訂、施工監督、項目驗收、資金報賬、效益評估等項目各階段實戰﹔后期通過“任務完成度+群眾滿意度+導師評估度”三維量化打分,評選優秀實戰學員,視成熟度進行分類儲備、因需補位。目前,共吸納23名后備人才入黨,替補7名進入兩委班子。(潘瑋、雷沈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這裡的實驗室產“金子”
- 當透明光伏材料在農業溫室掀起綠色能源革命,當石墨烯纖維、薄膜、氣凝膠等材料被搬上生產線……近日,記者在“創新創業看浙大”主題調研行中看到,這些誕生於浙江大學的硬核科技成果,正沿著“實驗室—創業園—產業區”的黃金成果孵化轉化鏈條,批量上演從論文到產品的“蛻變”。 近年來,浙江大學在高分子、材料、光電等多元化領域深耕基礎研究,同時勇於探索新技術、新賽道,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提升轉化效能,服務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貢獻浙大智慧。 “我們研發的透明光伏板,可以調整吸收的光譜波段,在不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的同時,將太陽能高效轉化為電能和生物質能,實現了能源、農作物產量與生態的三重增值。…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