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構建“陸空協同”山區急救新模式
麗水發布《山區空中醫療救護服務規范》地方標准

5月29日,記者從麗水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獲悉, 《山區空中醫療救護服務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正式發布,將於6月16日實施,這一標准的出台標志著全國首個針對山區空中醫療救護的規范化服務體系誕生,為破解山區急救難題提供了 “麗水方案”。
麗水是浙江省陸域面積最大的地級市,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受地理交通環境限制,地面急救響應時間長。根據2024年統計,農村地區平均急救反應時間為13分32秒,山區患者轉診至市級醫院超1小時的佔比近80%,遠超心腦血管疾病等急危重症的“黃金搶救窗口期”。
為破解山區應急急救難題,麗水市衛健委2021年啟動“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能力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實現應急資源的統一調度、精准定位和跨區域協同。2023年,麗水引入航空醫療救援服務,構建“陸空協同、空地一體”的應急救援模式。截至目前,麗水市航空醫療救援已順利完成56例任務,打通省市縣鄉空中120綠色通道,也為標准制定奠定了堅實基礎。
麗水市航空醫療救援項目負責人王培怡介紹,《規范》的制定歷經調研、起草、征求意見、專家評審等多個階段,編制組在大量的文獻綜述、行業調研基礎上,結合麗水實踐經驗,最終凝練出標准化規范化方法,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具體內容中,《規范》以“科學、安全、高效”為原則,從場地、設備、人員、服務四大維度構建標准化體系,制定了“救援申請—病情評估—飛行准備—轉運交接”全鏈條操作規范,明確轉運告知單、交接記錄單等11類文書標准,確保各環節無縫銜接。
“作為全國首個山區空中醫療救護專項地方標准,《規范》的發布將航空救援與地面急救網絡深度融合,通過‘救在麗水’數字化平台實現資源統一調度,形成‘陸空接力’的立體急救網絡,也極大提升了山區醫療公平性與可及性。”王培怡表示。
接下來,麗水將通過專題培訓、應急演練等方式推動標准落地,並探索“航空醫療救援+無人機醫療物流網”建設模式,進一步擴大偏遠地區服務覆蓋,為全國山區醫療資源均衡化發展提供可復制的寶貴經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這裡的實驗室產“金子”
- 當透明光伏材料在農業溫室掀起綠色能源革命,當石墨烯纖維、薄膜、氣凝膠等材料被搬上生產線……近日,記者在“創新創業看浙大”主題調研行中看到,這些誕生於浙江大學的硬核科技成果,正沿著“實驗室—創業園—產業區”的黃金成果孵化轉化鏈條,批量上演從論文到產品的“蛻變”。 近年來,浙江大學在高分子、材料、光電等多元化領域深耕基礎研究,同時勇於探索新技術、新賽道,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提升轉化效能,服務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貢獻浙大智慧。 “我們研發的透明光伏板,可以調整吸收的光譜波段,在不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的同時,將太陽能高效轉化為電能和生物質能,實現了能源、農作物產量與生態的三重增值。…
- 評論
- 關注